1、const (*pf)(const string &,const string &)
这个语句将pf声明为指向函数的指针,它所指向的函数带有两个const string&类型的形参和bool类型的返回值。
*pf两侧的圆括号是必须的
用typedef简化函数指针的定义:
typedef bool (*cmpFcn)(const string &,const string&)
对函数指针做初始化或复制:
例:
bool lengthCompare(const string &,const string &)除了用作函数电泳的做操作数以外,对lengthCompare的任何使用都被解释为如下类型的指针:
bool (*)(const string &,const string &)
cmpFcn pf1=0;
cmpFcn pf2=lengthCompare;
pf1=lengthCompare;
pf2=pf1;
此时,直接引用函数名等效于在函数名上应用取地址操作附:
cmpFcn pf1=lengthCompare;
cmpFcn pf2=&lengthCompare;
2、标准IO库
istream(输入流)类型,提供输入操作
ostream(输出流)类型,提供输出操作
>>操作符,用于从istream对象中读入输入。
cin>>
<<操作符,用于把输出写到ostream对象中
cout<<
iostream定义读写控制窗口的类型,fstream定义读写已命名文件的类型,而sstream所定义的类型则用于读写存在内存中的string对象。
fstream和sstream里定义的美中类型都是从iostream头头文件中第一的相关类类型派生而来的。
3、容器
泛型算法:这些算法可作用于各种不同的容器类型,而这些容器有可以容纳多种不同类型的元素。
顺序容器:vector 支持快速随机访问。list支持快速插入/删除。deque双端队列
顺序容器适配器:stack后进先出(LIFO)对堆栈。queue先进先出。priority_queue有优先级管理的队列。
容器元素类型必须满足以下两个约束:元素类型必须支持赋值运算。元素类型的对象必须可以复制。
容器定义的类型别名中:需要使用元素类型时,只要用value_type即可,如果要引用该类型,则通过reference和const_reference类型实现。
任何insert或push操作都可能导致迭代器失效,当编写循环元素插入到vector或deque容器中时,程序必须确保迭代器在每次循环后都得到更新。
size指容器当前拥有的元素个数;而capacity则指容器在必须分配新存储空间之前可以存储的元素总数。
选择容器类型的法则:(1)如果程序要求随机访问元素,则应使用vector或deque容器。
(2)如果程序必须在容器的中间位置插入或删除元素,则应采用list容器
(3)如果程序不是在容器的中间位置,而是在容器首部或者尾部插入或删除元素,则应采用deque容器
(4)如果 只需要在读取输入时在容器的中间位置插入元素,然后需要随机访问元素,则可考虑在输入时将元素
读入到一个list容器,接着对此容器重新排序,使其适合顺序访问,然后将排序后的list容器复制到一个vector容器
4、容器适配器
标准库提供了三种顺序容器适配器:queue,priority_queue和stack。适配器是标准库中通用的概念,包括容器适配器,
迭代器适配器和函数适配器。本质上,适配器是使一事物的行为类似于另一事物的行为的一种机制。容器适配器让一种已
存在的容器类型采用另一种不同的抽象类型的工作方式实现。例如,stack适配器可使任何一种顺序容器以栈的方式工作。
static栈可以建立在vector、list、或者deque容器之上。而queue适配器要求其关联的基础容器必须提供push_front运算,
因此只能建立在list容器上,而不能建立在vector容器上。priority_queue适配器要求提供随机访问功能,因此可建立在vector
或deque容器上,但不能建立在list容器上。
5、关联容器
关联容器通过键(key)存储和读取元素,而顺序容器则通过元素在容器中的位置顺序存储和访问元素。
map类定义的类型:
map<k,v>::key_type 在map容器中,用做索引的键的类型
map<k,v>::mapped_type 在map容器中,键所关联的值得类型
map<k,v>::value_type 一个pair类型,他的first元素具有first元素具有const map<k,v>::key_type类型,
而second元素则为map<k,v>::mapped_type类型。
"单词转换"程序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map<string,string>trans_map;
string key,value;
if(argc !=3)
{
throw runtime_error("wrong number of arguments");
}
ifstream map_file;
if(!open_file(map_file),argv[1]))
{
throw runtime_error("no transformation file");
}
while(map_file>>key>>value)
{
trans_map.insert(make_pair(key,value));
}
ifstream input;
if(!open_file(input,argv[2]))
{
throw runtime_error("no input file");
}
string line;
while(getline(input,line))
{
istringstream stream(line);
string word;
bool firstword=true;
while(stream>>word)
{
map<string ,string >::const_iterator map_it=trans_map.find(word);
if(map_it !=trans_map.end())
word=map_it->second;
if(firstword)
firstword=false;
else
cout<<" ";
cout<<world;
}
cout<<endl;
}
return 0;
}
open_file_mode:
ios::app: 以追加的方式打开文件
ios::ate: 文件打开后定位到文件尾,ios:app就包含有此属性
ios::binary: 以二进制方式打开文件,缺省的方式是文本方式。两种方式的区别见前文
ios::in: 文件以输入方式打开 (文件数据输入到内存)
ios:out: 文件以输出方式打开 (内存数据输出到文件)
ios::nocreate: 不建立文件,所以文件不存在时打开失败
ios::noreplace:不覆盖文件,所以打开文件时如果文件存在失败
ios::trunc: 如果文件存在,把文件长度设为0
说下某些地方用过之后的惊奇吧(说惊奇其实只是自己之前把知识理解歪了而已)。
ios::app,该模式只能把数据添加到文件的尾部,如果想修改别的地方是不行的,因为seekp()根本不起作用,指针总是指向末尾,而我之前一直误解该模式等价于ios::out | ios::nocreate。
ios::in | ios::app,也是拜对ios::app的错误理解所赐,居然认为这是ios_in | ios_out,结果数据库的文件是越写越长,自己还一愣一愣的。
ios_binary,感觉只是一个表达指示作用,事实上,用read,write方法的话,都是进行二进制操作的。不过可能添加这个指示的话,会有优化作用?没校验过。
终于明白ios_binary的意义了,如果操作的真的是二进制文件,那么就一定要指定它。我今天操作一个文件时没有指定它,结果写进去的buffer是一行一行的,因为buffer的最后一个是换行符。后来指定为binary之后,写入的内容终于连续了。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详解(转自:http://blog.youkuaiyun.com/lambol_8309/article/details/4524964)
argc是命令行总的参数个数 ,有argc个argv[],其中第0个参数是程序的全名,以后的参数命令行后面跟的用户输入的参数,比如: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i;
for (i = 0; i<argc; i++)
cout<<argv[i]<<endl;
cin>>i;
return 0;
}
执行时敲入 (在cmd执行)
F:/MYDOCU~1/TEMPCODE/D1/DEBUG/D1.EXE aaaa bbb ccc ddd
输出如下:
F:/MYDOCU~1/TEMPCODE/D1/DEBUG/D1.EXE
aaaa
bbb
ccc
ddd
--------------------------------------------------------------------
char *argv[]是一个字符数组,其大小是int argc,主要用于命令行参数 argv[] 参数,数组里每个元素代表一个参数;
比如你输入
test a.c b.c t.c
则
argc = 4
argv[0] = "test"
argv[1] = "a.c"
argv[2] = "b.c"
argv[3] = "t.c"
--------------------------------------------------------------------------------------------
argc记录了用户在运行程序的命令行中输入的参数的个数。
argve[]指向的数组中至少有一个字符指针,即arg[0].他通常指向程序中的可执行文件的文件名。在有些版本的编译器中还包括程序文件所在的路径。
-------------------------------------------------------------------------
在调用一个可执行程序时,某些情况下需要向程序传递参数。如我们可以在控制台中键notepad.exe,
回车后将执行记事本程序。如果我们希望在打开notepad时同时打开一个文本文件,可以在notepad.exe 后面跟上文件的路径和名字,如notepad.exe example.txt(文件在当前路径)。
那么程序中如何能得到这些输入参数呢?这个工作是编译器帮我们完成的,编译器将输入参数的信息
放入main函数的参数列表中。
main函数的参数列表保存了输入参数的信息,第一个参数argc记录了输入参数的个数,第二个参数是字符串数组的,字符串数组的每个单元是char*类型的,指向一个c风格字符串。
以notepad.exe example.txt为例
argc是2,就是说argv数组中有两个有效单元
第一单元指向的字符串是"notepad.exe"
第二单元指向的字符串是"example.txt"
argv数组中的第一个单元指向的字符串总是可执行程序的名字,以后的单元指向的字符串依次是程序调用时的参数。
这个赋值过程是编译器完成的,我们只需要读出数据就可以了。
-----------------------------------------------------------------------------
int main( int argc , char *argv[] , char *envp[] )
main()函数一般用int或者void形的。我比较喜欢用int型定义main。因为在结束的时候可以返回给操作系统一个值以表示执行情况。
int argc
这个东东用来表示你在命令行下输入命令的时候,一共有多少个参数。比方说你的程序编译后,可执行文件是test.exe
D:/tc2>test
这个时候,argc的值是1
但是
D:/tc2>test.exe myarg1 myarg2 的话,argc的值是3。也就是命令名加上两个参数,一共三个参数
char *argv[]
这个东东用来取得你所输入的参数
D:/tc2>test
这个时候,argc的值是1,argv[0]的值是 "test"
D:/tc2>test myarg1 myarg2
这个时候,argc的值是3,argc[0]的值是"test",argc[1]的值是"myarg1",argc[2]的值是"myarg2"。
这个东东一般用来为程序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数据文件名,等等。
如:copy a.c b.txt
这个时候,a.c和b.txt就是所谓的“非常重要的信息”。不指定这两个文件,你没法进行拷贝。
当你的程序用到argc和argv这两个参数的时候,可以简单地通过判断argc的值,来看看程序的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char *envp[]
这个东东相对来说用得比较少。它是用来取得系统的环境变量的。
如:在DOS下,有一个PATH变量。当你在DOS提示符下输入一个命令(当然,这个命令不是dir一类的内部命令)的时候,DOS会首先在当前目录下找这个命令的执行文件。如果找不到,则到PATH定义的路径下去找,找到则执行,找不到返回Bad command or file name
在DOS命令提示符下键入set可查看系统的环境变量
同样,在UNIX或者LINUX下,也有系统环境变量,而且用得比DOS要多。如常用的$PATH,$USER,$HOME等等。
envp保存所有的环境变量。其格式为(UNIX下)
PATH=/usr/bin;/local/bin;
HOME=/home/shuui
即:
环境变量名=值
DOS下大概也一样。
环境变量一般用来为程序提供附加信息。如,你做了一个显示文本的内容的程序。你想控制其一行中显示的字符的个数。你可以自己定义一个环境变量(UNIX下)
%setenv NUMBER = 10
%echo $NUMBER
10
然后你可以在程序中读入这个环境变量。然后根据其值决定一行输出多少个字符。这样,如果你不修改环境变量的话,你每次执行这个程序,一行中显示的字符数都是不一样的
下面是一个例子程序
/* argtest.c */
#include<stdio.h>
int main( int argc , char *argv[] , char *envp[] )
{
int i;
printf( "You have inputed total %d argments/n" , argc );
for( i=0 ; i<argc ; i++)
{
printf( "arg%d : %s/n" , i , argv[i] );
}
printf( "The follow is envp :/n" );
for( i=0 ; *envp[i]!='/0' ; i++ )
{
printf( "%s/n" , envp[i] );
}
return 0;
}
D:/>argtest this is a test programe of main()'s argments
You have inputed total 9 argments
arg0 : D:/TC/NONAME.EXE
arg1 : this
arg2 : is
arg3 : a
arg4 : test
arg5 : programe
arg6 : of
arg7 : main()'s
arg8 : argments
The follow is envp :
TMP=C:/WINDOWS/TEMP
TEMP=C:/WINDOWS/TEMP
PROMPT=$p$g
winbootdir=C:/WINDOWS
PATH=C:/WINDOWS;C:/WINDOWS/COMMAND
COMSPEC=C:/WINDOWS/COMMAND.COM
SBPCI=C:/SBPCI
windir=C:/WINDOWS
BLASTER=A220 I7 D1 H7 P330 T6
CMDLINE=noname this is a test programe of main()'s argments
-----------------------------------------------------------------------------------------
命令行参数啊。argc 是参数的个数,argv[]是参数,argv[0]是文件名,argv[1]是第一个参数...
如你得exe文件名是:myprog.exe,那么
myprog 12 22 32
则argv[0]="myprog",argv[1]="12",argv[2]="22"...
exit()是程序退出时的返回码。可以用其他程序接收,判断是否正常退出。如exit(-1)认为异常退出。
自己编写的文本查询程序源码:http://download.youkuaiyun.com/detail/h980740316/7177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