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OAD
h82258652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OOAD-001
第一节课是面向对象的概论,在50年代以来,软件的开发越来越庞大,传统的开发方法的不足之处越来越明显。于是演化出面向对象思想。面向对象的中心思想是“对象”,把研究中的一切东西都看成对象,然后以对象为中心来进行开发。重要的原则有:抽象,分类,封装,消息通信,多态性主要概念有:对象,属性,操作,类,继承,聚合,关联面向对象是的分析和设计,客观世界到计算机语言之间的鸿沟变窄。而且更利于大型的开原创 2013-06-16 23:04:08 · 652 阅读 · 0 评论 -
OOAD-009
OOAD的评价准则1 耦合(1)交互耦合(2)继承耦合2 内聚(1)操作内聚(2)类内聚(3)继承内聚3 复用4 其他评判准则1、设计的清晰度要好(1)使用一致的词汇表(2)遵循已有的协议(3)消息模块要少(4)明确定义类的职责(5)把策略方法与实现方法分开2、继承的层次深度要适当3、保持对象和类的原创 2013-06-16 23:43:02 · 551 阅读 · 0 评论 -
OOAD-007
建立辅助模型:对于较为复杂的系统来说,仅建立需求模型和基本模型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对系统建模,用以针对基本模型进行辅助描述。在类图中,描述了类为了完成其责任需要哪些操作,可能还详细地定义了操作的特征标记,此外还描述了类之间的关系,但是在类图中没有详述对象的行为,也没有详述对象间如何交互(即它们在行为上如何相互作用)。一个对象中提供的操作,供其它对象或自己使用。对每个操作的使用原创 2013-06-16 23:39:02 · 549 阅读 · 0 评论 -
OOAD-003
这一次就两张图原创 2013-06-16 23:12:45 · 505 阅读 · 0 评论 -
OOAD-008
问题域部分的设计1 为复用类而增加结构在OOD阶段要尽量使用可复用的成分。2 提高性能(1)调整对象的分布(2)增加保存中间结果的属性和类(3)增加或减少主动对象(4)合并通信频繁的类(5)用聚合关系描述复杂类(6)细化对象的分类3 增加一般类以建立共同协议(1)增加一个类,将所有具有相同操作和属性的类组织在一起,提供通用的协议。原创 2013-06-16 23:41:04 · 671 阅读 · 0 评论 -
OOAD-006
继续类图:类之间的关系,用于简历OOA基本模型(类图)的关系。类的关系有继承,聚合,关联,和依赖。关系也像属性和操作一样,有识别和过滤筛选的过程。处理不好关系将会导致软件实现时的混乱。继承需要注意的地方有抽象类,这种类的用于并不在于创建实例。 关联用于描述静态关系,是两个或者来你哥哥以上类间的关联。聚合是标识整体-部分的关系,在现实中大量存在,比如学生与学校间的关系。组合是聚合的一种特殊情况。原创 2013-06-16 23:22:12 · 482 阅读 · 0 评论 -
OOAD-005
类图:首先给一个定义,对象是具有明确语义边界并封装了状态和行为的实体,由一组属性和作用在这组属性上的一组操作构成;它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因为在面向对象语言中,思想是把程序做成一个个类组成。在分析的时候需要抽象出一些实体,这些实体内部联系紧密,可以完成独立功能,称之为对象。对象在程序中就是设计成一个个类。比如研究一辆车的时候,把轮胎,外壳,发动机这些都看成一个个对象,在程序设计中往往就原创 2013-06-16 23:20:37 · 796 阅读 · 0 评论 -
OOAD-004
包图:对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建模,要使用大量的模型元素,这时就有必要把这些元素进行组织。把关系密切的模型元素组织在一起,不但可以控制模型的复杂度,有助于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按组来控制模型元素的可见性。简单的说,包图可以想象成文件夹,然后把一组关联的模型元素都放在这里面。原创 2013-06-16 23:18:01 · 615 阅读 · 0 评论 -
OOAD-002
UML——统一建模语言,最初是在多种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后来也发展成用于业务建模和其他非软件建模的语言。UML2.0规范由四个部分组成: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给出了用于建模语言的核心构造物上层结构superstructure定义了建模语言UML对象约束语言object constraint la原创 2013-06-16 23:09:09 · 561 阅读 · 0 评论 -
OOAD目录
本人觉得把OOAD这种技术性的东西写在qq空间是不太好的,因此之前一直写在了一个平时泡的论坛的空间里,但是如果不是会员且好友的话是不能够看到日志的,故现在均转移到这里。1:http://blog.youkuaiyun.com/h82258652/article/details/91087392:http://blog.youkuaiyun.com/h82258652/article/details/9108751原创 2013-06-16 23:47:03 · 710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