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一 . 区间DP
区间DP属于线性DP的一种,以区间长度作为DP的阶段,以区间的左右端点作为状态的维度。一个状态通常由被它包含且比它更小的区间状态转移而来。阶段(长度)、状态(左右端点)、决策三者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构成三层循环。
一般解法
dp[i][j]表示区间i到j上的最优解
从小到大求出所有区间的最优解,具体通过从小到大遍历区间长度和左端点实现
这是区间dp的最基本的特征或者套路。
比较特殊的还有一种操作方法:
用k将区间i到j分割为两个部分,通过这两个部分求最优解。这其实也是划分子问题的常用方法。
一 . 环形区间合并问题
题目描述
在一个圆形操场的四周摆放 N 堆石子,现要将石子有次序地合并成一堆,规定每次只能选相邻的 2 堆合并成新的一堆,并将新的一堆的石子数,记为该次合并的得分。
试设计出一个算法,计算出将 N 堆石子合并成 1 堆的最小得分和最大得分。
输入格式
数据的第 1 行是正整数 N,表示有 N 堆石子。
第 2 行有 N 个整数,第 i 个整数 表示第 i 堆石子的个数。
输出格式
输出共 2 行,第 1 行为最小得分,第 2 行为最大得分。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 #1
4 4 5 9 4
输出 #1
43 54
说明/提示
,
。
思路:因为在一个圆形操场上,所以可以出现每一个数据都可以成为开头的情况,所以需要将环形数据展开形成一条链。
因此,输入样例可以变成一条链,红框表示环转换成链前,可能出现的大区间情况,即哪个点作为起点。
设dp[l][r]为石子合并的总方法,下标 l 表示从节点 l 进行合并,下标 r 表示从 l 开始数 i 堆进行合并操作,代码中循环下标 j 表示 l 到 r 存在 j 种合并方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
const int INF=0x3f3f3f3f;
int dp_max[205][205],dp_min[205][205],a[205],sum[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