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层架构(数据库层、业务逻辑层、UI层)
优点:
开发快捷,易于维护,主要针对小型系统应用
缺点:
(1)访问数据库操作与业务逻辑操作纠缠在一起,不利于分层开发和维护。
(2)大量操作数据库的代码以及一些业务逻辑代码会多次重复。
二、四层架构(数据库层、持久化层、业务逻辑层、UI层)
优点:
(1)可以分层开发,访问数据库与业务逻辑实现能够分开。
(2)提高代码的复用。
缺点:
(1)对设计人员要求较高
(2)不利于调试
三、引入Hibernate的应用
经过对Hibernate的二次封装,能够较快的集成到用户系统中。实现关系数据模型到对象数据模型的转变。
四、实体域对象的持久化模式
ORM模式:数据模型描述与数据访问细节分开,类似于四层架构
主动域对象模式:数据模型描述与数据访问细节放到了一起,类似于三层架构
JDO模式:是Sun公司制定的描述对象持久化语义的标准API
CMP模式:由容器管理实体的持久化
五、术语
域对象:实体域对象、过程域对象、事件域对象
域对象的关系:关联、依赖、聚集、一般化
关联:类之间的引用关系
依赖:类之间的访问关系,过程域对象的实现要依赖于实体域对象
聚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般化:类之间的继承关系
关联与聚集的区别:
关联的对象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而聚集中的一方要依赖于另一方才有存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