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线程好像是件很麻烦很复杂的事,事实上确实如此,涉及到线程的编程是很讲究技巧的。这就需要我们变换思维方式,了解线程机制的比较通用的技巧,写出高效的、不依赖于某个JVM实现的程序来。毕竟仅仅就Java而言,各个虚拟机的实现是不同的。学习线程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种不确定性、没有保障性,各个线程的运行完全是以不可预料的方式和速度推进,有的一个程序运行了N次,其结果差异性很大。 1、什么是线程?线程是彼此互相独立的、能独立运行的子任务,并且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调用栈。所谓的多任务是通过周期性地将CPU时间片切换到不同的子任务,虽然从微观上看来,单核的CPU上同时只运行一个子任务,但是从宏观来看,每个子任务似乎是同时连续运行的。 2、在java中,线程指两个不同的内容:一是java.lang.Thread类的一个对象;另外也可以指线程的执行。线程对象和其他的对象一样,在堆上创建、运行、死亡。但不同之处是线程的执行是一个轻量级的进程,有它自己的调用栈。 可以这样想,每个调用栈都对应一个线程,每个线程又对应一个调用栈。 我们运行java程序时有一个入口函数main()函数,它对应的线程被称为主线程。一个新线程一旦被创建,就产生一个新调用栈,从原主线程中脱离,也就是与主线程并发执行。 4、当提到线程时,很少是有保障的。我们必须了解到什么是有保障的操作,什么是无保障的操作,以便设计的程序在各种jvm上都能很好地工作。比如,在某些jvm实现中,把java线程映射为本地操作系统的线程。这是java核心的一部分。 5、线程的创建。 创建线程有两种方式: A、继承java.lang.Thread类。 class ThreadTest extends Thread{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 ("someting run here!"); } public void run(String s){ System.out.println ("string in run is " + 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ThreadTest tt = new ThreadTest(); tt.start(); tt.run("it won't auto run!"); } } 输出的结果比较有趣: string in run is it won't auto run! someting run here! 注意输出的顺序:好像与我们想象的顺序相反了!为什么呢? 一旦调用start()方法,必须给JVM点时间,让它配置进程。而在它配置完成之前,重载的run(String s)方法被调用了,结果反而先输出了“string in run is it won't auto run!”,这时tt线程完成了配置,输出了“someting run here!”。 这个结论是比较容易验证的: 修改上面的程序,在tt.start(); 后面加上语句for (int i = 0; i<10000; i++); 这样主线程开始执行运算量比较大的for循环了,只有执行完for循环才能运行后面的tt.run("it won't auto run!"); 语句。此时,tt线程和主线程并行执行了,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线程的配置!因此先到一步!修改后的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someting run here! string in run is it won't auto run! 注意:这种输出结果的顺序是没有保障的!不要依赖这种结论! 没有参数的run()方法是自动被调用的,而带参数的run()是被重载的,必须显式调用。 这种方式的限制是:这种方式很简单,但不是个好的方案。如果继承了Thread类,那么就不能继承其他的类了,java是单继承结构的,应该把继承的机会留给别的类。除非因为你有线程特有的更多的操作。 Thread类中有许多管理线程的方法,包括创建、启动和暂停它们。所有的操作都是从run()方法开始,并且在run()方法内编写需要在独立线程内执行的代码。run()方法可以调用其他方法,但是执行的线程总是通过调用run()。 B、实现java.lang.Runnable接口。 class ThreadTest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 ("someting run her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ThreadTest tt = new ThreadTest(); Thread t1 = new Thread(tt); Thread t2 = new Thread(tt); t1.start(); t2.start(); //new Thread(tt).start(); } } 比第一种方法复杂一点,为了使代码被独立的线程运行,还需要一个Thread对象。这样就把线程相关的代码和线程要执行的代码分离开来。 另一种方式是:参数形式的匿名内部类创建方式,也是比较常见的。 class Thread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Thread t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 ("anonymous thread"); } }); t.start(); } } 如果你对此方式的声明不感冒,请参看本人总结的内部类。 第一种方式使用无参构造函数创建线程,则当线程开始工作时,它将调用自己的run()方法。 第二种方式使用带参数的构造函数创建线程,因为你要告诉这个新线程使用你的run()方法,而不是它自己的。 如上例,可以把一个目标赋给多个线程,这意味着几个执行线程将运行完全相同的作业。 6、什么时候线程是活的? 在调用start()方法开始执行线程之前,线程的状态还不是活的。测试程序如下: class ThreadTest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 ("someting run her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ThreadTest tt = new ThreadTest(); Thread t1 = new Thread(tt); System.out.println (t1.isAlive()); t1.start(); System.out.println (t1.isAlive()); } } 结果输出: false true isAlive方法是确定一个线程是否已经启动,而且还没完成run()方法内代码的最好方法。 |
Java语法总结--线程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3-03-20 08:00:00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