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说在最前面,自己不是微电子出身,但曾经在方正微电子的最底层开始干,一干就是3年多。
自己也学习过一些半导体,微电子相关的制造书。时间长了没记住,依稀记得是国外电子什么一个系列中的两本,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做factory内的机器,当年是由方正集团,联合深圳市龙岗区政府,引进Inter的淘汰产线。
设备和制造流程,等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标签和手册,都是英文的。在工作不免会接触到这些。
有一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设备中的软件,就是设备它是有系统。里面的一些记录文件,配置文件,从命名上,都看的出。
当年这些设备是可以抽 英特尔 286,386芯片。只是过时,但设备还是能用的,能生产。
可到了我们手上,折散海运回来的,自己却组装不起来,记得,还请日本的工程师过来组装。
同样是看着说明书操作!
我们却只能用来做功率器件[最简单的器件],而且还良率不行。
当时那里面不缺乏人才,有研究生,985本科生,不少呢!工资待遇也不错!
但就是做的产品不怎么的!
这个微电子行业,缺少人才,不是今天才缺少的。一直都缺!一个浮躁的社会风气。
微电子是考验,电子工业的整体水平的,特高的投资行业,它是一个生态圈,只许能成功的行业。
但只要成功那就是特别赚钱的。
从芯片的制作过程,芯片的设计,x86路线是走不通,已被英特尔占领,就是专利的占领,就足以让人绕道过。
ARM路线,只能购买授权,自己再改造。此路最可行,华为海思的路线,永久买断某一款芯片设计,然后在基础上发展分支。
像软件开发中从git中拉取一个分支,自己去折腾去。总之,芯片的设计是对基础有着特别的要求,芯片的架构也不是随变就有的。龙芯3代,就多说了,反正它好像走的是x86路线,好景不会长的。
另外,抽作过程上,源材料,硅锭,无尘,全程自动化车间,MES系统。黄光,光胶,光刻机的精度,注入,一定量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