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内存管理

文章介绍了C语言中动态内存分配的三种方式:malloc、calloc和realloc,以及它们的使用场景和注意事项。动态内存分配允许在程序运行时确定内存大小,malloc和calloc用于分配内存,realloc用于调整已分配内存的大小。同时,文章列举了常见的动态内存错误,如对NULL指针的解引用、越界访问、错误释放等,并强调了内存释放的重要性,以防止内存泄漏。最后,文章提到了C99中的柔性数组特性及其优势。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 为什么存在动态内存分配

内存开辟方式有:

int val = 20;//在栈空间上开辟四个字节
char arr[10] = {0};//在栈空间上开辟10个字节的连续空间

但是上述的开辟空间的方式有两个特点:

1. 空间开辟大小是固定的。

2. 数组在申明的时候,必须指定数组的长度,它所需要的内存在编译时分配。

但是对于空间的需求,不仅仅是上述的情况。有时候我们需要的空间大小在程序运行的时候才能知道

那数组的编译时开辟空间的方式就不能满足了。

这时候就只能试试动态内存开辟了。

二、 动态内存函数的介绍

2.1 malloc和free

C语言提供了一个动态内存开辟的函数:

void* malloc (size_t size);

这个函数向内存申请一块连续可用的空间,并返回指向这块空间的指针。

如果开辟成功,则返回一个指向开辟好空间的指针

如果开辟失败,则返回一个NULL指针,因此malloc的返回值一定要做检查

返回值的类型是 void* ,所以malloc函数并不知道开辟空间的类型,具体在使用的时候使用者自己来决定。

如果参数 size 为0,malloc的行为是标准是未定义的,取决于编译器。

C语言提供了另外一个函数free,专门是用来做动态内存的释放和回收的,函数原型如下:

void free (void* ptr);

free函数用来释放动态开辟的内存。

如果参数 ptr 指向的空间不是动态开辟的,那free函数的行为是未定义的。

如果参数 ptr 是NULL指针,则函数什么事都不做。

malloc和free都声明在 stdlib.h 头文件中。

举个例子: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代码1
    int num = 0;
    scanf("%d", &num);
    int arr[num] = {0};
//代码2
int* ptr = NULL;
ptr = (int*)malloc(num*sizeof(int));
if(NULL != ptr)//判断ptr指针是否为空
{
    int i = 0;
    for(i=0; i<num; i++)
    {
    *(ptr+i) = 0;
    }
}
free(ptr);//释放ptr所指向的动态内存
ptr = NULL;//必要
return 0;
}

这里要注意,使用free释放动态开辟的内存后,需要将ptr置为空指针,否则ptr虽然没有访问权限,但还会指向之前动态开辟内存空间的地址。

2.2 calloc

C语言还提供了calloc 函数,它也用来动态内存分配。原型如下:

void* calloc (size_t num, size_t size);

函数的功能是为 num 个大小为 size 的元素开辟一块空间,并且把空间的每个字节初始化为0

与函数 malloc 的区别只在于 calloc 会在返回地址之前把申请的空间的每个字节初始化为全0。

举个例子: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main()
{
    int *p = (int*)calloc(10, sizeof(int));
    if(NULL != p)
    {
    //使用空间
    }
    free(p);
    p = NULL;
return 0;
}

所以如何我们对申请的内存空间的内容要求初始化,那么可以使用calloc函数来完成任务。

2.3 realloc

realloc函数的出现让动态内存管理更加灵活。

有时会我们发现过去申请的空间太小了,有时候我们又会觉得申请的空间过大了,那为了合理的时

候内存,我们一定会对内存的大小做灵活的调整。那 realloc 函数就可以做到对动态开辟内存大小

的调整。

函数原型如下:

void* realloc (void* ptr, size_t size);

ptr 是要调整的内存地址

size 调整之后新大小

返回值为调整之后的内存起始位置。

这个函数调整原内存空间大小的基础上,还会将原来内存中的数据移动到 新 的空间。

realloc在调整内存空间的是存在两种情况:

情况1:原有空间之后有足够大的空间

情况2:原有空间之后没有足够大的空间

情况1

当是情况1 的时候,要扩展内存就直接原有内存之后直接追加空间,原来空间的数据不发生变化。

情况2

当是情况2 的时候,原有空间之后没有足够多的空间时,扩展的方法是:在堆空间上另找一个合适大小

的连续空间来使用。这样函数返回的是一个新的内存地址。

由于上述的两种情况,realloc函数的使用就要注意一些。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ptr = (int*)malloc(100);
if(ptr != NULL)
{
  //业务处理
}
else
{
  exit(EXIT_FAILURE);  
}
//扩展容量
//代码1
ptr = (int*)realloc(ptr, 1000);//这样可以吗?(如果申请失败会如何?)
//代码2
int*p = NULL;
p = realloc(ptr, 1000);
if(p != NULL)
{
    ptr = p;
}
//业务处理
free(ptr);
return 0;
}

以上代码的代码1有问题,如果申请开辟内存失败,realloc函数会返回空指针,而代码1直接使用了ptr去接收它,这样会使得如果申请开辟内存失败,ptr会被置为空指针,所以我们需要使用代码2,先使用一个p指针来维护,当realloc申请开辟内存成功后,我们再将p指针赋值给ptr。

3. 常见的动态内存错误

3.1 对NULL指针的解引用操作

void test()
{
    int *p = (int *)malloc(INT_MAX/4);
    *p = 20;//如果p的值是NULL,就会有问题
    free(p);
}

3.2 对动态开辟空间的越界访问

void test()
{
    int i = 0;
    int *p = (int *)malloc(10*sizeof(int));
if(NULL == p)
{
    exit(EXIT_FAILURE);
}
for(i=0; i<=10; i++)
{
    *(p+i) = i;//当i是10的时候越界访问
}
free(p);
}

3.3 对非动态开辟内存使用free释放

void test()
{
    int a = 10;
    int *p = &a;
    free(p);//ok?
}

3.4 使用free释放一块动态开辟内存的一部分

void test()
{
    int *p = (int *)malloc(100);
    p++;
    free(p);//p不再指向动态内存的起始位置
}

3.5 对同一块动态内存多次释放

void test()
{
    int *p = (int *)malloc(100);
    free(p);
    free(p);//重复释放
}

3.6 动态开辟内存忘记释放(内存泄漏)

void test()
{
    int *p = (int *)malloc(100);
if(NULL != p)
{
    *p = 20;
}
}
int main()
{
    test();
    while(1);
}

忘记释放不再使用的动态开辟的空间会造成内存泄漏。

切记:

动态开辟的空间一定要释放,并且正确释放 。

四、几个经典的笔试题

4.1 题目1:

void GetMemory(char *p)
{
    p = (char *)malloc(100);
}
void Test(void)
{
    char *str = NULL;
    GetMemory(str);
    strcpy(str, "hello world");
    printf(str);
}

这里GetMemory函数的参数是char*类型,test函数调用时也是传入了char*类型,所用是局部参数,函数调用完p就会释放,所用str还是指向原来的空指针。

正确写法应为GetMemory使用二级指针接收,调用函数时传入str地址。

void GetMemory(char* *p)
{
    *p = (char *)malloc(100);
}
void Test(void)
{
    char *str = NULL;
    GetMemory(&str);
    strcpy(str, "hello world");
    printf(str);
}

4.2 题目2:

char *GetMemory(void)
{
    char p[] = "hello world";
    return p;
}
void Test(void)
{
    char *str = NULL;
    str = GetMemory();
    printf(str);
}

运行会出现乱码,这里数组p是在局部函数创建的,当函数调用完,p就会销毁,这时再将p赋值给str,但该地址已经不属于p,所以该地址的内容不会再是"hello world"。

可以进行如下修改:将p改成常量字符串,这样p不会随着函数的调用结束就被销毁。

char *GetMemory(void)
{
    char* p = "hello world";
    return p;
}
void Test(void)
{
    char *str = NULL;
    str = GetMemory();
    printf(str);
}

4.3 题目3:

void GetMemory(char **p, int num)
{
    *p = (char *)malloc(num);
}
void Test(void)
{
    char *str = NULL;
    GetMemory(&str, 100);
    strcpy(str, "hello");
    printf(str);
}

该代码能够正常运行,但是没有使用free进行释放内存,可能会造成内存泄漏。

4.4 题目4:

void Test(void)
{
    char *str = (char *) malloc(100);
    strcpy(str, "hello");
    free(str);
    if(str != NULL)
    {
    strcpy(str, "world");
    printf(str);
    }
}

该代码会非法访问,使用free释放内存后,没有对str置为空指针,但str对内存地址已经没有访问权限,这时候再将world存入会导致非法访问。

五、 C/C++程序的内存开辟

C/C++程序内存分配的几个区域:

1. 栈区(stack):在执行函数时,函数内局部变量的存储单元都可以在栈上创建,函数执行结束时这些存储单元自动被释放。栈内存分配运算内置于处理器的指令集中,效率很高,但是分配的内存容量限。 栈区主要存放运行函数而分配的局部变量、函数参数、返回数据、返回地址等。

2. 堆区(heap):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 。分配方式类似于链表。

3. 数据段(静态区)(static)存放全局变量、静态数据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4. 代码段:存放函数体(类成员函数和全局函数)的二进制代码

实际上普通的局部变量是在栈区分配空间的,栈区的特点是在上面创建的变量出了作用域就销毁。但是被static修饰的变量存放在数据段(静态区),数据段的特点是在上面创建的变量,直到程序结束才销毁所以生命周期变长。

六、 柔性数组

6.1 柔性数组的特点:

C99 中,结构中的最后一个元素允许是未知大小的数组,这就叫做『柔性数组』成员。

结构中的柔性数组成员前面必须至少一个其他成员

sizeof 返回的这种结构大小不包括柔性数组的内存。

包含柔性数组成员的结构用malloc ()函数进行内存的动态分配,并且分配的内存应该大于结构的大小,以适应柔性数组的预期大小。

例如:

//code1
typedef struct st_type
{
    int i;
    int a[0];//柔性数组成员
}type_a;
printf("%d\n", sizeof(type_a));//输出的是4

6.2 柔性数组的使用

//代码1
int i = 0;
type_a *p = (type_a*)malloc(sizeof(type_a)+100*sizeof(int));
//业务处理
p->i = 100;
for(i=0; i<100; i++)
{
    p->a[i] = i;
}
free(p);

这样柔性数组成员a,相当于获得了100个整型元素的连续空间。

6.3 柔性数组的优势

上述的 type_a 结构也可以设计为:

//代码2
typedef struct st_type
{
    int i;
    int *p_a;
}type_a;
type_a *p = (type_a *)malloc(sizeof(type_a));
p->i = 100;
p->p_a = (int *)malloc(p->i*sizeof(int));
//业务处理
for(i=0; i<100; i++)
{
    p->p_a[i] = i;
}
//释放空间
free(p->p_a);
p->p_a = NULL;
free(p);
p = NULL;

区别:

方法一第一个好处是:方便内存释放

如果我们的代码是在一个给别人用的函数中,你在里面做了二次内存分配,并把整个结构体返回给

用户。用户调用free可以释放结构体,但是用户并不知道这个结构体内的成员也需要free,所以你

不能指望用户来发现这个事。

方法一第二个好处是:这样有利于访问速度.

连续的内存有益于提高访问速度,也有益于减少内存碎片。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FPGA的144输出通道可切换电压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涵盖系统总体架构、FPGA硬件设计、上位机软件设计以及系统集成方案。系统由上位机控制软件(PC端)、FPGA控制核心和高压输出模块(144通道)三部分组成。FPGA硬件设计部分详细描述了Verilog代码实现,包括PWM生成模块、UART通信模块和温度监控模块。硬件设计说明中提及了FPGA选型、PWM生成方式、通信接口、高压输出模块和保护电路的设计要点。上位机软件采用Python编写,实现了设备连接、命令发送、序列控制等功能,并提供了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用于方便的操作和配置。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硬件设计和编程基础的电子工程师、FPGA开发者及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多通道电压输出的实验环境或工业应用场景;②帮助用户理解和掌握FPGA在复杂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包括PWM控制、UART通信及多通道信号处理;③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可扩展的平台,用于测试和验证不同的电压源控制算法和策略。 阅读建议:由于涉及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内容,建议读者先熟悉FPGA基础知识和Verilog语言,同时具备一定的Python编程经验。在阅读过程中,应结合硬件电路图和代码注释,逐步理解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此外,实际动手搭建和调试该系统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设计的理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