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硕果累累。但是,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今天依然面临着许多根本性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它缺乏知识。现阶段,我们的机器并没有掌握总结知识、积累知识、应用知识、传承知识和建立组织管理知识体系的能力。人工智能在知识上的缺乏,可以用佛学的“五明”理论来阐释。佛学把世间的一切学问归结为五种学问,称为“五明”:即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科学的“因明”、哲学的“内明”。“五明”被视为道行者的基本功,是佛教对人间知识的总结,行道要从“五明”入手,来传播佛法普度众生。用“五明”来观察人工智能今天面临的知识匮乏问题,实际上是很贴切的。我们可以把佛学“五明”的涵义加以扩展:“声明”指的是人类智能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以及和世界交流的能力;“工巧明”指的是人类智能对行为的指导;“医方明”指的是人类智能的系统观;“因明”指的是人类智能的因果推理能力;“内明”指的是人类智能的主观能动性。今天的机器智能,恰恰缺乏的就是这“五明”!
缺乏“声明”:今天的机器智能与人交流的根本障碍。机器智能作为一个与人共存的智能体,和人的交流是一项根本的要求,这样的交流不是指今天的Siri或“度秘”以及智能手机或智能音箱的这种简单的人机对话,而是在学习层面上,人可以准确地告诉机器学习的目的、学习的环境、学习的要求,而机器也可以与人交流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和得到结果的缘由。也就是说机器学习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是可以表达的,而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的一致性是可以论证的。只有这样的人工智能才是可信的,才能形成构造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