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人工智能教材还在统筹编写阶段,并且,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科学课程的标准,目前也还未明确出台。格物斯坦表示:多地中小学老师在教学中多是沿用之前的信息技术教材,或者根据自主需要加入相关内容,编写人工智能课程读本等。主要以项目化形式开展文字识别、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课程,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再了解背后的原理。这种授课方式是通过生活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背后运用到的核心算法。”
通过多年的智能机器人教育,由刚开始的几个学生走进我的课堂,到现在有几个班或整个年级学生走进我的课堂,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了机器人教育;由刚开始的简单组装机器人到后来的给机器人进行编程,这个漫长的过程证明了智能机器人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小学生步入人工智能教育,它不但可以让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反思自己编程、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学生在编辑程序的过程中,不仅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功能和原理,而且了解到各种传感器的功能,可以通过编辑来控制传感器的功能,让机器人移动、转弯、避障、听话等,体验到了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学生从中会明白许多道理,很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生活。
目前,有关人工智能的比赛越来越多,这无疑说明了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性。学生们很喜欢比赛,每次的比赛场面很激烈,学生的兴趣也很浓厚,在编程、机器人教学中搞一些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机器人的兴趣。在比赛中,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比赛,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利用竞赛还可以训练到学生的竞赛心理素质,现在机器人有很多的竞赛活动,比赛时的个人心理素质有时决定了比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