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比我们更聪明:人工智能与生物智能的探索
1. 人类动机与神经网络早期困境
人类的判断和动机源于复杂的大脑内部状态,其中多巴胺神经元通过表征奖励预测误差,对动机产生强大影响。脑成像技术在研究社交互动中的人类动机方面,有着单纯行为实验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今的目标是用基于过往经验的概率决策理论,取代基于逻辑的理性决策理论。
神经网络的早期发展历程,是一个小而有影响力的群体阻碍竞争研究方向探索的典型案例。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和西摩·帕佩特(Seymour Papert)在《感知机》(Perceptrons)接近结尾处表示,感知机学习算法无法扩展到多层感知机。他们认为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战略问题。尽管感知机有严重局限性,但因其线性、有趣的学习定理以及作为并行计算的简单范式等特点,值得研究。然而,没有理由认为这些优点能延续到多层版本。他们认为阐明或反驳这种扩展是徒劳的直觉判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这一缺乏根据的“直觉”,给神经网络学习的发展带来了寒意,使研究停滞了一代人的时间。不过,也有人因此受益,比如本文作者。后来,作者有机会在明斯基职业生涯后期一探究竟。
2. 2006 年达特茅斯人工智能会议
2006 年,作者受邀参加“AI@50”达特茅斯人工智能会议,回顾 1956 年达特茅斯人工智能暑期研究项目,并展望人工智能的未来。原项目的十位先驱中有五位出席,包括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马文·明斯基、特伦查德·莫尔(Trenchard More)、雷·所罗门诺夫(Ray Solomonoff)和奥利弗·塞尔弗里奇(Oliver Selfridge)。会议在科学和社会学层面都引人入胜。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