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排名情况
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这两年各种新技术名词的更新越来越快。根本上和如今的软件开源趋势是密不可分的。正是更多优秀的产品走向了开源之路,越来越多的软件代码库被放到GitHub上,极大促进了各项技术的演进,软件版本迭代也随之越来越快,对社会的影响也是日益深入。那么,究竟是谁在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Google公司的Felipe Hoffa给2017年度在GibHub社区贡献者们,打了个分
不出所料,微软和谷歌两家巨头在这场贡献竞赛中,将其他对手远远拉开。咱们中国的阿里巴巴,也是首次排名闯入前十,可以看出这两年的阿里云得分不少,共同为了更美好的世界贡献着来自中国的智慧。这前十位公司,名字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第三名开始,RedHat、IBM,Pivotal、FaceBook、Amanzon、Uber。 等等,那个和IBM排名在一起的Pivotal是哪位?有些人可能会表示怎么从来没留意过这个公司。确实,成立于2013年的Pivotal,虽然在硅谷颇受追捧,但是在国内却了解的人不多。专注于云产品的Pivotal,在2015年将旗下一众软件开源后,其产品的强大性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对软件的快速迭代,也是很快的将Pivotal的贡献排名“刷”了上去。
2
Pivotal的历史
2012年,面临Apple和Google的强烈竞争,微软CEO的鲍尔默(Steve Ballmer)内外交困,邀请老朋友,Paul Maritz(时任VMWare的CEO),执掌微软走向下一个十年。但是,企业虚拟化市场的巨大成功都已经不能吸引Paul这位硅谷大佬,Paul Maritz很快就向业界宣布了自己的选择,成立Pivotal(Pivotal.io)并关注于大数据和PaaS解决方案,这家出生就是独角兽的公司在2013年成立,总部位于旧金山。在过去的五年中,虽然Pivotal在全球范围组建了21家办公室,但员工人数,全加起来,也刚刚达到近2500。相对于阿里巴巴的研发员工数量和开源代码贡献度,不得不说Pivotal的提交效率够可以的。当然了,没有过硬的产品,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关注度;没有快速迭代的能力,代码提交量也会受到影响。总而言之,Pivotal在2017年度完美的GitHub排名,主要靠着Pivotal业界闻名的两件法宝。原生支持混合云的Cloud Foundry,和敏捷和精益方法为企业提供的数字化转型服务。
3
关于Cloud Foundry
众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在面对云平台趋势的时候,注意到软件和用户数据逐渐转变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将传统IT 技术迁移到云端就成为延续企业生命的必由之路。自身庞大的IT系统和复杂的业务逻辑,完全不适应全新的云平台模式,迁移到公有云的步骤困难重重。自行组建私有云的话,系统的伸缩性又无法保证。这些传统企业,既想获得公有云的负载灵活,扩展轻松的好处,又要保持住私有云的安全性、可靠性。当然,业务的需求又要求公有云,私有云两者之间无缝连接,无缝切换。这下子,可供选择的产品就寥寥无几。Cloud Foundry提供了一个完整的PaaS平台,他包含了PaaS平台所应具有的全部特性,原生支持多云平台,无论是AWS,GCE,Azure这些公有云平台,还是自己搭建的私有云平台,都可以完美部署。对多框架,多语言,多环境的无缝支持,使开发人员能够在几秒钟内进行应用程序的部署和扩展,无需担心任何基础架构的问题。越来越多的500强企业,更是在充分评估Cloud Foundry的优点后,开始将自己的IT系统迁移到Cloud Foundry,纷纷将自己的业务系统部署在混合云上,基于Cloud Foundry搭建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PaaS服务。
4
敏捷和精益方法,协助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当企业认识到用户信息才是未来几十年的竞争点的时候,发现自身的业务活动、流程、能力和模型方面,已经完全跟不上外部市场竞争速度的变化。对企业大刀阔斧的进行深层次改革,对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但是,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极低的成功率,成为了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Pivotal提供的一整套数字化转型方法,很好的解决了企业决策者的疑虑,并以快速反应能力,将众多的企业引领上了数字化的轨道。该方法论融合了在过去二十多年间不断进化的敏捷软件开发技巧,进而创造了最适合应对转变的最优软件方法论,并被如Google、Uber和BAT等公司的开发人员广泛使用。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零售,保险,银行,证券,汽车制造。这些行业在引入Pivotal的敏捷和精益方法后,迅速推出自己的app,为自己的用户提供数字产品和服务。
Pivotal也开始向500强企业提供敏捷开发的辅导项目,帮忙传统巨头在云时代迅速转型。 福特(Ford)这家美国传统的汽车制造百年老店,在Pivotal的辅导下,不仅迅速向汽车用户推出了app,将众多服务整合到一个app上。而且,在半年内,在第一版app的基础上迭代了六个新的版本。这样的发布速度,在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发生,更是让其他的500强企业看到了Pivotal模式给自身业务带来的好处。宝马汽车(BMW),梅赛德斯奔驰马上表明立场,纷纷将Pivotal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引入企业。更是有一些企业,一步到位开始直接投资Pivotal公司。GE,微软,福特现在都从Pivotal的客户变成了股东。
要说Pivotal在2017年做了什么事情,在协助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Pivotal提供了整套的解决方案:方法论+云平台+数据驱动。敏捷和精益方法帮助传统企业顺利展开数字化转型;高性能,优良兼容性的Cloud Foundry云平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基于云平台,更快,更精准的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咨询。企业在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后,可以更有信心面对竞争对手,将自身的业务推向下一个高峰。
5
Pivotal中国研发中心
Pivotal创建的2013年同期,中国研发中心成立,来自大数据领域的专家聚集在中关村融科大厦,组建了Greenplum并行数据库研发团队,HAWQ(SQL on Hadoop)研发团队,Cloud Foundry研发和运维团队。在过去的几年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携手Pivotal进行数字化变革,这些企业来自证券,银行,铁路。为了更好向中国企业提供更好的支持,Pivotal推动了和阿里云,腾讯云的深度合作,将Cloud Foundry和Greenplum深度整合到中国的云平台,更加方便了中国企业的选择。
看到这里,是不是对这个GitHub贡献星级排名靠前的公司有了个了解,有兴趣和我们一起促进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查看我们的热招职位。
参考文献:
<1>: Who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open source in 2017?
https://medium.freecodecamp.org/the-top-contributors-to-github-2017-be98ab854e87
<2>: 云与大数据独角兽公司Pivotal丨商业模式研究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MDYwMTg4NQ==&mid=2247485083&idx=1&sn=2f1362db01ae3d23414a2c57cb78fd69&chksm=eacfdd69ddb8547f1b420e16f2cb0bc8521bf4dd3ea41fe52e1dac84c25f6b8a798f3ff761b1&mpshare=1&scene=1&srcid=0117qbTkuRXdqnaRnFaQsoje&pass_ticket=UhyR0wYUsjCkm32yg4IoNM1%2FONb5hLp7h8pwGmVOyyqSLwXA3otf42wMqH%2FxgeDh#rd
<3>: Timeline: Microsoft's journey: four decades, three CEOs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alphabet-cloud/google-to-expand-cloud-infrastructure-with-new-regions-submarine-cables-idUSKBN1F51F3
<4>: Ex-Microsoft exec Paul Maritz "too old" to do Ballmer's job
http://www.alphr.com/news/385876/ex-microsoft-exec-paul-maritz-too-old-to-do-ballmers-job
<5>: Pivotal Open Source
https://pivotal.io/open-source
<6>: 八家企业级厂商加入Cloud Foundry基金会
http://server.zhiding.cn/server/2014/0502/3019147.shtml
<7>: Why The Fortune 100 Turn to Pivotal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ttps://content.pivotal.io/announcements/why-the-fortune-100-turn-to-pivotal-for-digital-transformation
<8>: 《Cloud Foundry 从数字化战略到实现》
<9>: 数字化转型:如何成为行业颠覆者 https://pivotal.io/cn/digital-transformation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Greenplum中文社区(GreenplumCommunity)。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