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不使用Hadoop的五大理由(转)

本文列举了关于Hadoop使用的五大常见误解,包括Hadoop的角色更接近框架而非即用型解决方案,其子项目Hive和Pig虽好用但仍受限于架构,以及尽管部署容易但后期维护成本高。此外,文章还探讨了Hadoop在特定分析任务上的局限性和性能表现的两面性。

 

1:“Hadoop是一个框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在解决大数据分析的问题上人们误认为Hadoop可以立即有效工作,而实际上“对于简单的查询,它是可以的。但对于难一些的分析问题,Hadoop会迅速败下阵来,因为需要你直接开发Map/Reduce代码。出于这个原因,Hadoop更像是J2EE编程环境而不是商业分析解决方案。” 所谓框架意味着你一定要在之上做个性化和业务相关的开发和实现,而这些都需要成本。

 

2:“Hadoop的子项目HivePig 都不错,但不能逾越其架构的限制。”——“Hive 和Pig 都是帮助非专业工程师快速有效使用Hadoop的完善工具,用于把分析查询转换为常用的SQL或Java Map/Reduce 任务,这些任务可以部署在Hadoop环境中。”其中Hive是基于Hadoop的一个数据仓库工具,它可以帮助实现数据汇总、即时查询以及分析存储在Hadoop兼容的文件系统的大型数据集等。而Pig是并行计算的高级数据流语言和执行框架。但作者认为“Hadoop的Map/Reduce框架的一些限制,会导致效率低下,尤其是在节点间通信的情况(这种场合需要排序和连接)。”

 

3:“部署是很方便,快捷而且免费,但在后期维护和开发方面成本很高 ”——“工程师可以在一个小时内下载、安装并发布一个简单的查询,因此Hadoop是非常受欢迎的。而且作为没有软件成本的开源项目使得它是替代甲骨文和Teradata的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但是就像很多通用开源框架一样,它并不会完全适配你的业务,因此,要想把开源框架业务化,你就不得不投入开发和维护。”“一旦当你进入维护和开发阶段,Hadoop的真正成本就会变得很明显。”

 

4:“对于大数据流水线和汇总非常有效,但对应用于特定的分析来说是非常可怕的。”——“Hadoop擅长于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汇总,或把原始数据转化成对另一个应用程序(如搜索或文本挖掘)更有效的东西‘流水线’- 这是它存在的意义。不过,如果你不知道要分析的问题,或如果你想探索数据的模式,Hadoop的很快变得不可收拾。“这再次回到了业务本身,框架是为业务服务的,即便是大数据的分析和汇总,也难以脱离其数据的业务特性。所以对于特定的分析,仍然不得不在编程和执行MapReduce代码上花很多时间才能达到目的。

 

5:“性能除了‘不好’的时候都很好。”——“当你需要分析大量的数据时,Hadoop允许你通过数千个节点并行计算,这一点上其潜力很大。但是,并非所有的分析工作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并行处理,尤其是需要当用户交互驱动的分析。” 所以要想性能很好,你仍然需要专门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而设计和优化相应的Hadoop程序,否则会很慢。“因为每个Map/Reduce 任务都要等到之前的工作完成。”所以就像关键路径一样,Hadoop执行性能的快慢会取决于其最慢的MapReduce任务。

 

“Hadoop是一个用来做一些非常复杂的数据分析的杰出工具。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它也是需要大量的编程工作才能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这一点不止在数据分析应用方面,它其实反映了目前使用开源框架时候不得不面对的选型平衡问题。当你在选型开源框架或代码的时候,既要考虑清楚它能够帮到你多少,节省多少时间和成本,提高多少效率。也要知道由此而产生多少新增的成本,比如工程师的学习成本、开发和维护成本,以及未来的扩展性,包括如果使用的框架升级了,你和你的团队是否要做相应的升级;甚至还要有安全性方面的考虑,毕竟开源框架的漏洞也是众所周知的。

 

转自:http://www.infoq.com/cn/news/2012/04/top-5-reasons-not-use-hadoop

 

将埋点数据存入MongoDB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源于MongoDB的文档数据库特性、灵活的数据模型、强大的查询能力以及可扩展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选择MongoDB存储埋点数据的理由: --- ### **一、数据模型灵活性** #### **1. 适应多样化埋点数据结构** 埋点数据通常包含用户行为、设备信息、页面访问路径、交互事件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差异较大。例如: - **用户点击事件**:可能包含事件类型(如“点击”)、元素ID、时间戳、页面URL等字段。 - **页面浏览事件**:可能包含页面标题、停留时间、来源页面等字段。 - **自定义事件**:可能包含任意自定义字段(如电商中的“加入购物”事件可能包含商品ID、数量等)。 **MongoDB的优势**: MongoDB采用BSON(二进制JSON)格式存储数据,无需预先定义固定的表结构(Schema),可以动态添加或修改字段。这种灵活性使得埋点数据可以以自然的方式存储,无需进行复杂的数据换或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关联操作。 #### **2. 支持嵌套数据和数组** 埋点数据中经常包含嵌套结构或数组。例如: - 一个用户会话可能包含多个页面访问事件,每个事件又包含多个子事件(如页面加载、元素交互)。 - 设备信息可能包含嵌套的操作系统版本、浏览器版本等。 **MongoDB的优势**: MongoDB支持嵌套文档和数组,可以原生存储这些复杂结构,无需拆分成多个表或进行冗余存储。例如: ```json { "session_id": "12345", "user_id": "user1", "events": [ { "type": "page_view", "page_url": "/home", "timestamp": "2023-01-01T10:00:00Z", "duration": 12000 }, { "type": "click", "element_id": "btn_login", "timestamp": "2023-01-01T10:00:05Z" } ], "device_info": { "os": "iOS", "os_version": "16.1", "browser": "Safari" } } ``` --- ### **二、高性能读写能力** #### **1. 高吞吐量写入** 埋点数据通常具有高写入频率(如每秒数千条记录),且对写入延迟有一定要求(如毫秒级)。MongoDB的架构设计使其能够高效处理大量并发写入: - **水平扩展**:通过分片(Sharding)将数据分布到多个节点,提高写入吞吐量。 - **无共享架构**:每个分片独立处理写入请求,避免单点瓶颈。 - **批量插入**:支持批量插入操作(如`BulkWrite`),减少网络开销和客户端-服务器交互次数。 #### **2. 低延迟读取** 埋点数据分析通常需要快速查询特定用户或事件的数据。MongoDB的索引机制和查询优化器能够支持低延迟读取: - **索引支持**:可以在任意字段上创建索引(包括嵌套字段和数组元素),加速查询。 - **覆盖查询**:通过投影(Projection)只返回需要的字段,减少数据传输量。 - **聚合框架**:支持复杂的聚合操作(如分组、排序、计算),无需将数据导出到其他系统处理。 --- ### **三、强大的查询和分析能力** #### **1. 丰富的查询语法** MongoDB提供了类似于SQL的查询语法(但更灵活),支持: - **条件查询**:如`find({ "event_type": "click", "timestamp": { "$gt": "2023-01-01" } })`。 - **正则表达式匹配**:如`find({ "page_url": /^\/product\// })`。 - **地理空间查询**:如查询特定地理位置附近的用户行为。 #### **2. 聚合管道(Aggregation Pipeline)** 埋点数据分析通常需要聚合操作(如计算用户行为统计、会话时长分布等)。MongoDB的聚合管道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 **多阶段处理**:可以通过`$match`、`$group`、`$sort`、`$project`等阶段逐步处理数据。 - **复杂计算**:支持数学运算、日期处理、字符串操作等。 - **示例**:计算每个页面的平均停留时间: ```javascript db.events.aggregate([ { "$match": { "event_type": "page_view" } }, { "$group": { "_id": "$page_url", "avg_duration": { "$avg": "$duration" } }} ]); ``` --- ### **四、水平扩展性和高可用性** #### **1. 分片(Sharding)** 随着埋点数据量的增长,MongoDB可以通过分片实现水平扩展: - **自动数据分布**:根据分片键(Shard Key)自动将数据分布到多个分片。 - **线性扩展**:增加分片节点即可提高存储容量和吞吐量。 - **示例**:按用户ID分片,确保每个用户的数据分布在同一分片,提高查询效率。 #### **2. 副本集(Replica Set)** MongoDB的副本集提供了高可用性和数据冗余: - **自动故障移**:主节点故障时,副本节点自动选举新主节点。 - **读写分离**:可以将读操作路由到副本节点,减轻主节点压力。 - **数据安全**:通过日志(Oplog)实现数据持久化和恢复。 --- ### **五、与大数据生态的集成** #### **1. 与Spark/Hadoop集成** 埋点数据通常需要进一步分析(如用户画像、行为路径分析)。MongoDB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大数据生态集成: - **MongoDB Connector for Spark**:将MongoDB数据直接导入Spark进行分布式计算。 - **MongoDB Hadoop Connector**:支持Hadoop MapReduce处理MongoDB数据。 #### **2. 实时分析** 通过MongoDB的变更流(Change Streams)功能,可以实时捕获埋点数据的变化,并触发实时分析(如Flink/Kafka Streams处理): ```javascript const changeStream = db.collection("events").watch(); changeStream.on("change", (change) => { console.log("New event:", change.fullDocument); }); ``` --- ### **六、成本效益** #### **1. 云服务成本** MongoDB Atlas(MongoDB的云服务)提供了按需付费的模式,适合埋点数据的弹性需求: - **自动扩缩容**:根据数据量自动调整资源,避免过度配置。 - **全球部署**:支持多区域部署,降低延迟。 #### **2. 运维成本** 相比关系型数据库,MongoDB的运维复杂度较低: - **无需预定义Schema**:减少数据迁移和模式变更的成本。 - **内置工具**:如Compass(可视化工具)、Ops Manager(监控管理)等降低运维门槛。 --- ### **七、实际案例参考** #### **1. 电商用户行为分析** 某电商平台使用MongoDB存储用户点击、浏览、购买等埋点数据,实现了: - **实时推荐**:通过聚合管道计算用户近期兴趣,动态调整推荐内容。 - **会话分析**:通过嵌套文档和数组存储会话数据,快速分析用户路径。 #### **2. 游戏玩家行为分析** 某游戏公司使用MongoDB存储玩家操作埋点数据,实现了: - **实时反作弊**:通过聚合查询快速识别异常行为(如短时间内大量操作)。 - **玩家留存分析**: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玩家活跃度。 --- ### **八、对比其他数据库** #### **1. 对比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 - **优势**: - 无需预定义Schema,适应快速变化的埋点数据结构。 - 聚合查询性能更高,适合分析场景。 - **劣势**: - 复杂事务支持较弱(但埋点数据通常需要强事务)。 #### **2. 对比其他NoSQL数据库(如HBase)** - **优势**: - 查询能力更强,支持二级索引和聚合。 - 生态更丰富,与大数据工具集成更好。 - **劣势**: - 水平扩展能力如HBase(但大多数埋点场景无需超大规模)。 --- ### **九、潜在挑战及解决方案** #### **1. 数据量过大** - **挑战**:单集合数据量过大可能导致查询性能下降。 - **解决方案**: - 按时间分片(如每月一个集合)。 - 使用TTL索引自动过期旧数据。 #### **2. 复杂查询性能** - **挑战**:深度聚合查询可能消耗较多资源。 - **解决方案**: - 使用物化视图(Materialized View)预计算常用聚合结果。 - 通过读写分离将读操作路由到副本节点。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