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Selection-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2.1 算法描述

n个记录的直接选择排序可经过n-1趟直接选择排序得到有序结果。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初始状态:无序区为R[1..n],有序区为空;
第i趟排序(i=1,2,3…n-1)开始时,当前有序区和无序区分别为R[1..i-1]和R(i..n)。该趟排序从当前无序区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 R[k],将它与无序区的第1个记录R交换,使R[1..i]和R[i+1..n)分别变为记录个数增加1个的新有序区和记录个数减少1个的新无序区;
n-1趟结束,数组有序化了。
举例:8  6 2 3 1 5 7

  从头到尾遍历这个数组,从当前元素之后的序列中,选出比当前元素小的元素,在交换

 第一次 当前元素为8  ,从后面{6,2,3,1,5,7}中找到比8小的最小的元素 1,记录索引,交换 1 6 2 3 8 5 7

第二次 当前元素为 6  ,从后面{2,3,8,5,7}中找到比6小的元素2,记录索引,交换  1 2 6 3 8 5 7 ,以此类型等等

代码:模板代码

public class SelectSort{


  public void selectSort(Comparable[] arr){
      int n = arr.length;
      //数组区间为[i..n)前闭后开
      for (int i = 0; i <n;i++){
          int minindex = i;
          for (int j = minindex+1;j<n;j++){
              if(arr[j].compareTo(arr[i])<0){
                 // swap(arr,i,j);
                  minindex = j;//找到最小值索引
              }

          }
          swap(arr,i,minindex);


      }
      print(arr);
  }
  private void swap(Object arr[],int i,int j){
     Object te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temp;


  }
  private void print(Object arr[]){
      for (Object i:arr){
          System.out.print(i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测试整数
      Integer arr[] = {10,9,8,7,6,5,4,3,2,1};
      //测试float
        Float    arr1[] = {2.1f,3.2f,4.3f,1.1f};

        String   arr2[] = {"B","C","D","A"};
        Student arr3[] = { new Student("zhangsan",21),new Student("zhangsan",10),new Student("zhangsan",2)};
      SelectSort  se = new SelectSort();
      se.selectSort(arr);
        se.selectSort(arr1);
        se.selectSort(arr2);
        se.selectSort(arr3);


    }

    stat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Comparable<Student>{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Student{" +
                    "name='" + name + '\'' +
                    ", score=" + score +
                    '}';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int getScore() {
            return score;
        }

        private int score;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int score){
          this.name = name;
          this.score = score;

      }


        @Override
        public int compareTo(Student o) {
           if(this.score <o.score){
               return -1;
            }else if(this.score >o.score){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
    }

}

 

内容概要:本文将金属腐蚀现象比作游戏角色受到持续伤害(debuff),并采用浓度迁移和损伤方程来建模这一过程。文中首先介绍了浓度迁移的概念,将其比喻为游戏中使角色持续掉血的毒雾效果,并展示了如何利用Numpy矩阵存储浓度场以及通过卷积操作实现浓度扩散。接着引入了损伤方程,用于评估材料随时间累积的损伤程度,同时考虑到材料自身的抗性特性。作者还提供了完整的Python代码示例,演示了如何在一个二维网格环境中模拟24小时内金属表面发生的腐蚀变化,最终得到类似珊瑚状分形结构的腐蚀形态。此外,文章提到可以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如腐蚀速率、材料抗性等,使得模拟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适合人群:对材料科学、物理化学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那些希望通过编程手段深入理解金属腐蚀机制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借助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金属腐蚀行为的研究人员;可用于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也可作为工程项目前期评估工具,预测不同条件下金属构件可能遭受的腐蚀损害。 阅读建议:由于文中涉及较多数学公式和编程细节,建议读者具备一定的Python编程基础以及对线性代数有一定了解。对于想要进一步探索该领域的学者来说,可以尝试修改现有代码中的参数设置或者扩展模型维度,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研究成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