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本体建模工作流中的数据保护要求
1. 数据保护规则的本体构建
1.1 本体工程
本体工程涉及本体开发过程、生命周期、构建方法、适用工具及支持语言等一系列活动。为实现法律知识的形式化,采用了 METHONTOLOGY 和 Neon 规范任务等传统指导方法,以确保可持续建模。
METHONTOLOGY 是一种结构化的本体构建方法,也适用于法律知识形式化。它涵盖了本体开发的全过程,包括规范、概念化、形式化、实现和维护等任务,以及知识获取、集成、评估和文档编制等支持活动。
本体规范阶段通过《本体需求规范》来促进本体开发,主要收集本体应满足的需求,包括:
- 目的、预期使用场景和最终用户等;
- 实现本体的形式化程度;
- 范围。
《本体需求规范文档》(ORSD)具有重要作用:
- 确定应在本体中表示的特定知识;
- 通过将资源搜索集中于要表示的特定知识,促进知识资源的重用;
- 允许根据本体应满足的需求对本体进行验证。
本体承诺为新的数据保护改革提供了基础结构,明确了数据控制者的义务范围,特别是与数据主体权利相关的部分。
功能需求以非正式的能力问题(CQs)形式表示,本体必须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例如,对于数据保护本体,以下是一些 CQs:
1. 数据控制者的义务是什么?
2. 数据处理者的功能是什么?
3. 数据主体的权利有哪些?
4. 数据主体的权利与数据控制者的义务以及处理者的功能有何关系?
5. 数据主体如何与数据控制者互动并/或行使其权利?
6. 数据控制者违规可能面临哪些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