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中binlog是一种二进制日志文件,可以记录mysql的数据变更,可用于集群间主从复制以及数据恢复(恢复操作)。默认情况,binlog是未开启的,需要我们在my.cnf中配置。
1.检查是否开启
查询mysql 的binlog是否已经开始,使用show variables like 'log_%';
查询的结果如下:
2.编辑配置文件
编辑mysq的配置文件my.cnf,我这里使用的是docker安装的5.7,配置文件为/etc/mysql/mysql.conf.d/mysqld.cnf,在其中加入以下部分内容:
## 设置server_id,如果非集群方式,可以不写
server_id=1
## 开启日志并指定存放位置
log_bin = /var/log/mysql/mysql-bin.log
## binlog模式,共有三种,STATEMENT、ROW、MIXED
binlog_format = ROW
## 设置binlog清除时间
expire_logs_days = 30
#binlog每个日志文件大小
max_binlog_size = 100m
完成后重启mysql,查询状态如下:
log_bin_basename为binlog的基础目录,我们可以进入后,看见mysql-bin的文件:
3.binlog模式
STATMENT模式:基于SQL语句的复制(statement-based replication, SBR),每一条会修改数据的sql语句会记录到binlog中。
优点:不需要记录每一条SQL语句与每行的数据变化,这样子binlog的日志也会比较少,减少了磁盘IO,提高性能。
缺点: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master-slave中的数据不一致(如sleep()函数, last_insert_id(),以及user-defined functions(udf)等会出现问题)
ROW模式:基于行的复制(row-based replication, RBR),不记录每一条SQL语句的上下文信息,仅需记录哪条数据被修改了,修改成了什么样子了。
优点:不会出现某些特定情况下的存储过程、或function、或trigger的调用和触发无法被正确复制的问题。
缺点:会产生大量的日志,尤其是alter table的时候会让日志暴涨。
MIXED:混合模式复制(mixed-based replication, MBR),以上两种模式的混合使用,一般的复制使用STATEMENT模式保存binlog,对于STATEMENT模式无法复制的操作使用ROW模式保存binlog,MySQL会根据执行的SQL语句选择日志保存方式
4.binlog查看
查看binlog文件一般有两种方式,即mysql和mysqlbinlog工具。
4.1 通过mysqlbinlog工具查看
这个一般是会随着mysql自动安装,我们可以用whereis命令查看在哪里安装,我的是在/usr/bin/中。
确定已经安装后,需要查看binlog文件可以进入binlog文件存放目录,使用mysqlbinlog mysql-bin.000001
查看,如果是row格式,可以加上-v或-vv参数mysqlbinlog -vv mysql-bin.000001
4.2 mysql中show语句查看
## 只查看第一个binlog文件内容
show binlog events;
## 查看指定binlog文件内容
show binlog events in 'mysql-bin.000001';
## 获取文件列表
show binary logs;
## 查看当前正在写入的binlog文件
show master status;
5. 删除binlog文件
使用purge语句,如:purge master logs to "binlog_name.00000X"
,将会清空00000X之前的所有日志文件
6.flush logs
用于刷新日志,执行完这个命令后的时间开始的操作将会以新的文件保存。每次重启mysql后,会默认执行一次flush logs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