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ava中:
1. ==是运算符,用于比较两个变量是否相等。
2. equals,是Objec类的方法,用于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等,默认Object类的equals方法是比较两个对象的地址,跟==的结果一样。Object的equals方法如下: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return (this == obj);
}
3. hashCode也是Object类的一个方法。返回一个离散的int型整数。在集合类操作中使用,为了提高查询速度。(HashMap,HashSet等)
java中的数据类型,可分为两类:
1.基本数据类型,也称原始数据类型。byte,short,char,int,long,float,double,boolean 他们之间的比较,应用双等号(==),比较的是他们的值。
2.复合数据类型(类)
当他们用(==)进行比较的时候,比较的是他们在内存中的存放地址,所以,除非是同一个new出来的对象,他们的比较后的结果为true,否则比较后结果为false。 JAVA当中所有的类都是继承于Object这个基类的,在Object中的基类中定义了一个equals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初始行为是比较对象的内存地 址,但在一些类库当中这个方法被覆盖掉了,如String,Integer,Date在这些类当中equals有其自身的实现,而不再是比较类在堆内存中的存放地址了。
对于复合数据类型之间进行equals比较,在没有覆写equals方法的情况下,他们之间的比较还是基于他们在内存中的存放位置的地址值的,因为Object的equals方法也是用双等号(==)进行比较的,所以比较后的结果跟双等号(==)的结果相同。
1)如果两个对象根据equals()方法比较是相等的,那么调用这两个对象中任意一个对象的hashCode方法都必须产生同样的整数结果。
2)如果两个对象根据equals()方法比较是不相等的,那么调用这两个对象中任意一个对象的hashCode方法,则不一定要产生相同的整数结果
从而在集合操作的时候有如下规则:
将对象放入到集合中时,首先判断要放入对象的hashcode值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的hashcode值是否相等,
如果不相等直接将该对象放入集合中。
如果hashcode值相等,然后再通过equals方法判断要放入对象与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对象是否相等,如果equals判断不相等,直接将该元素放入到集合中,否则不放入。
回过来说get的时候,HashMap也先调key.hashCode()算出数组下标,然后看equals如果是true就是找到了,所以就涉及了equals。
哈希表的存储原理:
当我们向哈希表插入一个object时,首先调用hashCode()方法获得该对象的哈希码,通过该哈希码直接定位object在哈希表中的 位置。如果该位置没有对象,将object插入该位置,如果该位置有对象(可能有多个,通过链表实现),则调用equals()方法将这些对象与object比较,如果相等,则不需要保存object,否则,将该对象插入到该链表中。
所以 equals()相等,则hashCode()必须相等。
重写equals() 方法之后,必须重写HashCode()方法。
重写HashCode注意:
- 如果重写equals(),两个对象equals()方法判断相等,则对应的HashCode也是相等的 如果不等 ,则需要重写HashCode方法。
- hashCode 不能简单到容易造成Hash冲突
- HashCode不能太复杂,以至于影响性能。
String.equals()
而String已经重写了equals方法。提供了地址不相同的情况下,判断两个String对象的值是否一致的方法。
1.判断类类型是否为String。如果是,则进入第二步,否则返回false。
2.两个char数组同位置(下标)的值逐一对比,如果都相等,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