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编程是现代软件开发中常见的需求,然而,开发人员在实现并发程序时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难题。除了常见的线程同步和竞态条件之外,还存在一个被称为虚假共享(False Sharing)的隐藏杀手。虚假共享是指多个线程在并发执行时,由于共享的内存空间并不是真正相互独立的,而导致性能下降的现象。本文将详细介绍虚假共享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并提供相应的源代码进行说明。
虚假共享的原因
虚假共享的根本原因是缓存行(Cache Line)的概念。在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内存是以缓存行的形式进行管理的。缓存行是计算机中最小的可读写单元,通常大小为64字节(具体大小可能因架构而异)。当一个线程修改了共享内存中的某个数据项时,与该数据项所在的缓存行相关的缓存行也会被加载到该线程的缓存中。而其他线程如果要访问与该缓存行相关的数据项,就需要将缓存行从其他线程的缓存中无效化,然后重新加载最新的数据。这个过程称为缓存一致性协议。
虚假共享的问题在于,即使不同线程修改的数据项并不相互关联,但如果它们存储在同一个缓存行中,那么在多线程并发执行时,缓存一致性协议会导致这些线程频繁地无效化和重新加载缓存行,从而降低程序的性能。
虚假共享的示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虚假共享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示例。假设有两个线程并发地对两个不相关的计数器进行累加操作:
public class F
本文探讨了并发编程中的虚假共享问题,解释了其原因——缓存行导致的不必要的缓存一致性协议,影响程序性能。通过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填充避免虚假共享,以提升并发程序性能。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