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详细拆解政策,分析市场前景,并且分享“三维地籍”技术实现的福利。——关注“数字孪生城市”并设为星标,点击分享,在看,防止走散。
一石激起千层浪。7月7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自然资源部负责推广“以三维地籍为核心的土地立体化管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三维地籍管理系统,将三维地籍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纳入土地管理、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全过程,在土地立体化管理制度、政策、技术标准、信息平台、数据库等方面进行探索,以三维方式设定立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本文将从政策解读、市场分析和技术实现等三个方面作独家的深度解读。
一、政策解读:一念既出,万山无阻。
(一)坚持城建一盘棋,立体化开发协同有序。
据了解,国务院公开在全国范围内力推三维系统建设工作,在自然资源领域内尚属首次。人口的聚集和城市的建设使城市内形成许多复杂的三维空间,如跨街建筑、地上下一体化设施等。面对集约化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管理的需求,三维地籍应运而生。
纵向异质性。土地的立体化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权属空间复杂等布局管理问题,如垂直方向上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即地表、地上、地下空间分层开发并分属不同权利人,就容易引发土地空间权属纠纷。
作为我国改革试点的前沿阵地,又具备“深港合作区+自贸试验区+保税港区”的“三区”叠加优势,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三维地籍的研发和运用上再次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通过三维地籍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来推动土地的立体化管理,亦是前海片区在土地管理方面进行的重大探索和有效尝试。
(二)建成统一大市场,促进规模市场换技术。
铁总长袖善舞的掌故人尽皆知。在高铁市场换技术的过程中,权谋机变虽然让人眼花缭乱,但真正的核心是国家层面的总体意识,一个出口谈判,对方几家公司互相竞争,“二桃杀三士”最终成功。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工业国家,在技术上的积累不足,多个行业都处于落后状态,技术引进是很多行业必须要做的。“三维地籍”相关产业链涉及的门类极多,如GIS、BIM、数字孪生等,有各种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壁垒,软件国产化率不高,想靠单纯自由竞争实现赶超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