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收到几个后台留言,发现大家都有类似的焦虑。有人毕业去了施工单位,每天在荒郊野外风吹日晒;有人考公进了自然资源局,工作稳定但薪资微薄;还有人转行了 IT,从零开始学编程。测绘工程,这个曾经被称为"测量地球"的专业,如今似乎成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选择。
01
行业老问题
1.传统测绘外业(比如工程放线、房产测绘),确实门槛不高,学土木、建筑的转过来,花几周就能上手;
内业画图、数据处理,重复性强,干久了容易陷入 “机械劳动”,这也是大家说替代性强的原因。
2.外业要跑荒野、工地,风吹日晒是常态。
有测绘人分享 “航测项目出差半月,回公司被说像逃难”,虽是调侃,也戳中外业 “条件艰苦、形象狼狈” 的痛点;内业呢,天天对着软件画图、处理数据,职业成长肉眼可见的慢。


3.本科毕业,考研跨考、考公成主流;硕士毕业,考公、考编也占大头。能转到 GIS 开发、遥感 AI 这些 “新赛道” 的,只是少数 —— 传统测绘就业窄、薪资天花板低,逼着人 “另寻出路”。

这些问题,本质是传统测绘的夕阳困境:行业需求从体力型转向技术型,但教育和就业市场转型滞后,导致大批人被甩在淘汰边缘。
02
行业正在变革,新机会藏在哪?
在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测绘行业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新兴领域孕育大量机遇。国家大力推进的低空经济政策催生了无人机测绘需求爆发式增长,相关岗位数量年增速达45%;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带动三维GIS工程师需求激增;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扩展至297个,城市信息模型(CIM)工程师成为新热门职业。
三大新兴方向值得关注:
1.无人机测绘:融合飞控技术与数据处理能力,可应用于国土调查、应急测绘等领域。掌握大疆智图、Pix4D等软件的操作人员薪资较传统外业提升60%。
2.WebGIS开发:将地理信息与Web技术结合,开发交互式地图应用。招聘平台2025年数据显示,WebGIS开发岗位平均薪资达12-25K,应届生起薪普遍超10K。
3.遥感AI解译: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自动识别遥感影像地物,在环境监测、农业估产等领域应用广泛。掌握TensorFlow+遥感解译技术的工程师薪资溢价达35%。
03
职业出路在哪里?
面对这样的行业变革,二本测绘工程研究生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结合最新行业数据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寻找突破:
方向一:深耕技术,成为复合型人才
技术转型正在重塑测绘行业的人才需求结构。根据行业薪资数据显示,传统测绘员月均薪资集中在3K-6K区间(占比47%),而掌握GIS开发技能的工程师薪资水平显著提升,3-5年经验的GIS开发工程师平均月薪可达21428元。这种薪资差异源于技术融合带来的岗位价值重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使内业数据处理效率提升50倍,推动技术研发类岗位需求增长120%。
适合人群:对技术感兴趣,愿意持续学习的同学。
发展路径:
-
学习编程:Python是基础,掌握后可以学习C++或Java。
-
掌握专业软件:ArcGIS、ENVI、ERDAS等。
-
了解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在遥感影像处理中的应用。
方向二:考公上岸,进入体制内
体制内岗位为测绘人才提供了稳定发展通道。随着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推进,自然资源、城市规划等部门对测绘专业人才需求持续稳定。这类岗位虽起薪普遍在6K-10K(占比48.7%),但职业生命周期长,且能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建设,适合追求工作生活平衡的群体。
适合人群:追求稳定,希望工作生活平衡的同学。
报考建议:
-
重点关注自然资源局、测绘地理信息局、城市规划局等部门。
-
提前准备行测和申论,尤其是专业知识部分。
-
多关注国考、省考以及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方向三:跨界融合,寻找新机遇
新兴领域正在创造大量跨界就业机会。2025年测绘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8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其中无人机测绘、自动驾驶高精地图等新兴应用场景岗位需求激增。区域发展差异明显,一线城市薪资比二三线高30%-50%,上海、北京、深圳三地岗位需求占比超40%,为跨区域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适合人群:敢于挑战,对新兴领域感兴趣的同学。
跨界方向:
-
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工程师、定位算法工程师。
-
智慧城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工程师、时空大数据分析师。
-
环境监测:遥感数据分析工程师、生态环境评估师。
最后想对测绘专业的同学们说,如果对未来感到迷茫,可以尝试学习webgis开发,
新中地每年有大量测绘转GIS开发的同学来学习,也有大量的转行成功案例:

2024年,新中地特训营从测绘转GIS开发的同学占16%,仅次于地信。

(其它包括: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交通运输,环境生态,产品设计辅修会计,旅游管理,风景园林等)





想了解更多,+下方↓↓小助手
105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