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饱和时内部状态再探

看了很多说法,感觉都没有对三极管饱和时内部载流子的流向分析说清楚.......
看来最基本的问题,深究起来才是最难的。
在网上苦苦寻觅,找到eet论坛中的一个问答回复,算是勉强可以回答我这个疑问吧,如下:

http://forum.eet-cn.com/FORUM_POST_10012_1200158575_0.HTM?jumpto=view_welcomead_forum_1324483377358

问题:

晶体三极管饱和状态时,集电极电流ic的实际方向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10-3-26 上午8:49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中,若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时,集电极电流ic的实际方向是怎样的?以NPN型管子来说,共射放大电路时,若管子处于饱和状态时,集电极电流ic的实际方向是流入集电极c呢,还是流出c呢?书中共射输出特性曲线的ic始终为正值(饱和区也是),而ic的参考方向是取流入集电极c的,这就意味着管子饱和时,ic的实际方向也是流入c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管子饱和时,集电结是正偏的,即:b极电位高于c极,相当于集电结的PN结加了一个正向电压,那么按照PN结的性质,ic的实际方向当然是流出c的,这与前面的结论(ic是流入c的)相矛盾。该如何解释这个矛盾呢?

 

  

3   回复主题:晶体三极管饱和状态时,集电极电流ic的实际方向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10-3-31 下午10:43

作者: 刘何时

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必须微观分析晶体三极管才能准确解释。至少要用势垒、热扩散等概念。定量分析太难,要用量子力学。。。有时间再说。要知道目前所用电路分析定律是建立统计宏观基础上的!

 

 

 

4   回复主题:晶体三极管饱和状态时,集电极电流ic的实际方向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10-4-1 下午12:16

作者: 刘何时 

NPN硅晶体三极管而言: 
1
、“Vce=Vbe0.7V”,是电路的一种特殊工作状态。理论上,一般把Vce=Vbe的状态称为临界饱和,VceVbe的状态则称为过饱和。当然,小功率BJT的饱和电压比大功率BJT的饱和电压要小,如小功率管可以小于0.4V,而大功率管则可以在1.0V以上。饱和压降值与三极管集电极电流大小相关,甚至于三极管所处的环境温度关系密切,但与晶体管功率容量无关。 


2.三极管饱和时呈现低阻抗,类似于开关接通。理论上当Ub0,两个PN结均为正偏。Ib=Ibs时称临界饱和;Ib>>Ibs时称过饱和。Ibs为临界饱和基极电流,Ics为临界饱和集电极电流。Ibs=Ics/β。由于Ics≈Vcc/Rc;所以Ibs≈Vcc/βRc
实际饱和条件:   a. 两个PN结正偏。 
                        b. Ib=Vcc/
βRc临界饱和;Ib>>Vcc/βRc过饱和, 

3.
随着晶体管的饱和,其集电极电压已经不等于集电极的电源电压,而是近似的等于发射极电压(可能略高于发射极0.1,视管子的饱和压降不同而不同).(Vcc不是Vc)集电结正偏,意思为: 集电极电压已经低于基电极电压.而基极电压因为PN结的箝位,存在不高于0.7V的势垒电压。根据基尔霍夫定理,在结点不可能有电荷堆积,流入晶体管的电流等于从晶体管流出的电流.这时,发射极电压最低,基极电压最高,集电极次之.基极电流是流入的,集电极电流也是流入的,只有发射极电流是流出的.即:不会有从基极到集电极的电流! 

4.
从三极管结构来讲:在正向的Vbe电场作用下,发射极的电子注入基区,再扩散到集电结边缘。三极管未饱和时,集电结反偏的电压会把边缘的电子立刻吸引到集电极。可是当电流Ib逐渐增加,Ic也增加,扩散到集电结边缘的电子越来越多,电子浓度不断增加,集电结反偏势垒Vcb就会越来越小。当Ic大到使Vcb0时,管子进入饱和,就不再有电场吸引这些结边缘的电子了,电子只能是扩散到集电极。当Ic再增加时,Vcb<0Vb=0.7VVc=0.3V,此时集电结就正偏了,会阻碍电子扩散了,但因为基区电子浓度太大了,电子继续扩散到集电极,能够满足Ic大小的要求。注意:Vcb<0集电结正偏并不是三极管外部电场导致的结果,而是由于基区的电子浓度远大于集电区由电子扩散所造成的! 
注:扩散,全称分子扩散。在浓度差或其他推动力的作用下,由于分子、原子等的热运动所引起的物质在空间的迁移现象,是质量传递的一种基本方式。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扩散,即物质组分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迁移,是自然界和工程上最普遍的扩散现象;以温度差为推动力的扩散称为热扩散;在电场、磁场等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扩散,则称为强制扩散。

刘何时 编辑于 2010-4-1 下午12:54


### 饱和状态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 工作原理 当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其基极流 \(I_B\) 足够大以至于流 \(I_C\) 达到最大可能值。此极与发射极之间的压差 \(V_{CE}\) 变得非常小,通常接近于零伏特或者仅为几个毫伏特[^3]。这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三极管内部的两个PN结都置——即发射结和结均处于导通状态。 具体来说,对于NPN型三极管而言,一旦输入信号使得基极流增加至一定程度,超过维持线性放大的必要条件,则三极管便进入饱和区域;而对于PNP型三极管同样如此,只不过方向相反[^2]。在此区域内,尽管继续增大基极驱动流\(I_B\) ,但流\(I_C\) 不再按比例增长,而是趋于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上[^4]。 #### 特性描述 1. **低阻抗通道** 当三极管完全进入饱和模式后,它相当于在其极端子(Collector) 和 发射极端子(Emitter)之间创建了一条几乎短路性质的路径(理想条件下),表现出很低的阻特征。因此,如果把三极管当作子开关来应用的话,在开启位置(即饱和态),负载两端所承受的实际压降会很小。 2. **固定输出压范围**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使进一步提升激励源强度也不会引起更多变化,因为已经达到了物理极限点。例如标准硅制件中的\( V_{CE(sat)} \approx 0.2\sim0.3V \), 这样就可以预测并设计基于此参数的相关路性能指标. 3. **功率损耗考量** 尽管在理论上看起来似乎很好用,但实际上由于存在一定的残余压以及流经的大流共同作用下会产生热量损失问题(Power Dissipation),所以在选用合适型号之前必须仔细评估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以便满足散热需求. ```python def is_transistor_saturated(vce, ic_max, beta): """ 判断给定条件下三极管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参数: vce (float): 实际测量得到的-射极间压(V) ic_max (float): 对应当前IB所能支持的最大IC(A) beta (float): 器件固有增益系数 返回: bool: 如果已饱和返回True; 否则False. """ ib_calculated = ic_max / beta if vce <= 0.3 and abs(ib_calculated - actual_ib()) >= tolerance():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