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上一些嘲讽的跟帖,本不想再说什么,但有不少朋友打电话问我,你不是承诺要谈谈实战中的距离感吗?怎么没有下文了,欠账还钱,天经地义,只好不揣水 平低浅,再闲扯一番,大家姑妄听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但嘲讽似乎很无聊,你如果不想当面和我交流,可以讲讲你的高见,让大家分享一下。
一个多月前,在解放军拳击队与张喜燕交流时,这位世界第一位女子金腰带拳王关于“距离感”作了一句解释:所谓“距离”,就是我有距离,你没距离。这句话对我震撼很大,大家可以品味一下。不再展开细说。
在跟张立德老师学拳击时,因为我的速度比较快(只是相对而言,与那些所谓的“高手”相比就不行了。),老人家说,速度快可选择中距离打法,因为中距离是阵地战,最危险,也最易于得手。
相对于拳击而言,散打的距离更难把握,因为它讲求远踢、近打、贴身摔,技术含量更复杂,也更难掌握。所以,散打比赛观赏起来一般不好看,觉得很单调,其实 含金量很高。传统武术除戳脚、弹腿等拳种外,一般很少有远腿、高腿,与散打运动员对垒,对方往往用前腿控制距离,边腿、横扫、正蹬等腿法,把距离一下子就 拉开了,而且腿的力量比拳重。有的传统拳高手或许会说,我的身法步法好,一下子就贴进去,根本不给他起腿的机会,进去就都是我的了。理论上可以这么讲,但 一旦碰见距离感方向感好的运动员,你根本作不到这一点。特别是遇到泰拳选手,他也擅长近战,近了肘膝是他拿手好戏。
怎么办?
我的经验是,遇到一个陌生的对手,如果你不擅长腿的话,他的腿能踢3尺远,你就在5尺远的距离用步子调他,尽量让他露出破绽,然后飞速靠近他。如果对方是 泰拳这类同样擅长近战的对手,那就要看双方的反应了,在躲闪和快速出击等近距离博弈中,我认为神经反应是最快的,平时要多练练这个。形意拳等拳种在这方面 颇有独到之处,因为“意”比“形”要快得多。
再一个办法就是“师夷长技以治夷”,练传统拳的可多向散打运动员学学腿法,你能踢我,我也可以踢你呀,因为我练的是整体力,我踢出来的力量比你还大。这次 泰拳冠军黄海刚先生来,我们交流了几乎一整天,大家惺惺相惜,我学到了真正的泰拳腿法,因为黄先生的泰拳是在泰国练的,用他的话说,至少见识过四五十位泰 国拳师。他是中国第一个泰拳金腰带获得者(54公斤级)。过段时间他说还要来,我还可以跟他学,我觉得特别幸运。
缺少腿法在实战中就等于少了一件利器。谁都知道,“全靠脚打人”嘛。而练传统武术的有几个远腿、高腿、后摆腿等打得好的?
缺少有效的腿法,在控制距离时,你往往就很被动。
李小龙说,要把腿练得像手一样灵活,要把拳练得像腿一样有力量,确为至言。
这也正是我苦练腿法的原因。
顺便说一句,上次说到步法时,有人提到先要“整”,是的,这是前提。练形意拳,三体式解决的是静态的“整”,劈拳、崩拳解决的是动态的“整”,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谈到步法身法的协调一致,身体正邪俯仰,处处可为支撑轴、可为重心,可以发力。
这几天,有很多人给我打电话,说要跟我学拳,我基本都婉拒了。其一,本人水平有限,时间精力有限。就这点小文字,也得在晚上加班写。其二,即使教,也只教 学生,不收徒弟,因为在这方面我曾经很伤心,技艺教出去就收不回来了,如果对方恰恰没有道德,不尊师重道,奈何?反不如在网上与诸君交流交流。如能对各位 稍有启示,不胜荣幸。
有人说,你的文字太简约,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事实是我已经说得够细了,大概很少有人在网上这么说东西。
而且,我一直认为,现在叶公好龙者多,真下功夫练拳者少之又少。这也没什么不对,权当是一乐子吧。
一个多月前,在解放军拳击队与张喜燕交流时,这位世界第一位女子金腰带拳王关于“距离感”作了一句解释:所谓“距离”,就是我有距离,你没距离。这句话对我震撼很大,大家可以品味一下。不再展开细说。
在跟张立德老师学拳击时,因为我的速度比较快(只是相对而言,与那些所谓的“高手”相比就不行了。),老人家说,速度快可选择中距离打法,因为中距离是阵地战,最危险,也最易于得手。
相对于拳击而言,散打的距离更难把握,因为它讲求远踢、近打、贴身摔,技术含量更复杂,也更难掌握。所以,散打比赛观赏起来一般不好看,觉得很单调,其实 含金量很高。传统武术除戳脚、弹腿等拳种外,一般很少有远腿、高腿,与散打运动员对垒,对方往往用前腿控制距离,边腿、横扫、正蹬等腿法,把距离一下子就 拉开了,而且腿的力量比拳重。有的传统拳高手或许会说,我的身法步法好,一下子就贴进去,根本不给他起腿的机会,进去就都是我的了。理论上可以这么讲,但 一旦碰见距离感方向感好的运动员,你根本作不到这一点。特别是遇到泰拳选手,他也擅长近战,近了肘膝是他拿手好戏。
怎么办?
我的经验是,遇到一个陌生的对手,如果你不擅长腿的话,他的腿能踢3尺远,你就在5尺远的距离用步子调他,尽量让他露出破绽,然后飞速靠近他。如果对方是 泰拳这类同样擅长近战的对手,那就要看双方的反应了,在躲闪和快速出击等近距离博弈中,我认为神经反应是最快的,平时要多练练这个。形意拳等拳种在这方面 颇有独到之处,因为“意”比“形”要快得多。
再一个办法就是“师夷长技以治夷”,练传统拳的可多向散打运动员学学腿法,你能踢我,我也可以踢你呀,因为我练的是整体力,我踢出来的力量比你还大。这次 泰拳冠军黄海刚先生来,我们交流了几乎一整天,大家惺惺相惜,我学到了真正的泰拳腿法,因为黄先生的泰拳是在泰国练的,用他的话说,至少见识过四五十位泰 国拳师。他是中国第一个泰拳金腰带获得者(54公斤级)。过段时间他说还要来,我还可以跟他学,我觉得特别幸运。
缺少腿法在实战中就等于少了一件利器。谁都知道,“全靠脚打人”嘛。而练传统武术的有几个远腿、高腿、后摆腿等打得好的?
缺少有效的腿法,在控制距离时,你往往就很被动。
李小龙说,要把腿练得像手一样灵活,要把拳练得像腿一样有力量,确为至言。
这也正是我苦练腿法的原因。
顺便说一句,上次说到步法时,有人提到先要“整”,是的,这是前提。练形意拳,三体式解决的是静态的“整”,劈拳、崩拳解决的是动态的“整”,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谈到步法身法的协调一致,身体正邪俯仰,处处可为支撑轴、可为重心,可以发力。
这几天,有很多人给我打电话,说要跟我学拳,我基本都婉拒了。其一,本人水平有限,时间精力有限。就这点小文字,也得在晚上加班写。其二,即使教,也只教 学生,不收徒弟,因为在这方面我曾经很伤心,技艺教出去就收不回来了,如果对方恰恰没有道德,不尊师重道,奈何?反不如在网上与诸君交流交流。如能对各位 稍有启示,不胜荣幸。
有人说,你的文字太简约,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事实是我已经说得够细了,大概很少有人在网上这么说东西。
而且,我一直认为,现在叶公好龙者多,真下功夫练拳者少之又少。这也没什么不对,权当是一乐子吧。
大雪无痕 (2009-8-09 17:43:12)
张西可老师这篇文章说的已经非常透彻了.象泰拳的扫腿是非常重的,它内围的肘和膝的角度又非常的刁钻.很难应付怎么防住又怎么攻击对方.这需要有非常好的距离感,文中有好几处点睛之笔,象我有距离,你没有距离.好好的琢磨一下,定会收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