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试流程总结:
( 1 ) 接任务
接受任务的时候,首先弄清楚任务小组的成员,谁是需求,谁是设计,谁是开发,谁是 pm ,这个主要是方面在后面出现疑问的时候找谁解答,或者出现风险的时候该找谁。
( 2 ) 学习需求和设计文档
弄清业务需求,即此产生此需求的原因,然后学习需求和设计文档。
( 3 ) 和需求,设计人员讨论需求及设计疑问点
在学习需求及设计文档的时候,有疑问点要当时问清楚并记下来。如果不问清楚,到时候会有很多问题。
( 4 ) 设计测试用例
设计测试用例属于测试人员必备能力,这个不多说。
( 5 ) 和需求,开发过用例
和需求,开发过用例,目的不是评判用例,而是指出用例是否覆盖到用户所有的常用场景,及开发人员和需求人员从另一个角度去指出要覆盖到的点。
( 6 ) 优化测试用例
在和需求人员及开发人员过用例后,优化测试用例。
( 7 ) 询问环境准备
测试用例准备完毕后,要准备测试环境,最怕的就是要从 tfs 拉取代码,耗时太长,而且拉取代码过程中,机器反应很慢,所以环境一定要提前确认清楚,自己部署环境,在哪里部署,需要什么文件等等。
( 8 ) 部署测试环境
部署测试环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很多问题,一般对于公司产品出现的问题,可以在公司的知识库中查询。
( 9 ) 执行测试,记下 bug
登记 bug 的过程中,要注意写明 bug 的操作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及 bug 等级
( 10 ) 和开发过 bug
过 bug 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开发一起定 bug 优先级别,定修复时间。
( 11 ) 对和开发有疑问的 bug 和 pm (需求)确认
跟开发过 bug 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和开发存在异议的 bug ,这种时候,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和开发去争吵是不是有效 bug ,因为是不是有效 bug ,开发和测试说了都不算,客户说了算,所以这种时候应该让开发,测试,需求, pm 一起过有争议的 bug ,决定怎么处理。
( 12 ) B ug 系统中登记 bug
B ug 系统中登记的 bug 一定要是在测试环境中可以重现的,无法重现的 bug 就是无效的 bug ,无效的 bug 会耗费测试的时间。好的测试人员是可以帮助开发定位 bug 产生原因的,当然,定位 bug 是需要锻炼的和经验的。
( 13 ) 发送测试情况报告
发送测试情况报告的过程中,要写明 bug 的数量,类型,是否有影响测试流程的 bug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团队知道产品的质量问题,有利于更好的改善产品。
( 14 ) 跟进 bug 修复情况
这个是防止开发因为忙忘记了修复 bug ,或者是拖延 bug 的修复,所以在修复日期前就应该了解开发 bug 修复进度问题。
( 15 ) 验证 bug
在提测的 bug 中,一定要求开发写上产生原因,影响点分析及解决方案,对于延期处理的 bug 要求开发写出延期处理原因,为什么一定要开发写上解决方案和产生原因呢,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测试了解 bug 的来源,影响点可以帮助测试确定验证 bug 的范围。
( 16 ) 验证 bug 后,发送测试情况报告
在测试情况报告中最好写明新激活的 bug 及原 bug 的验证情况。
( 17 ) 直至所有的要本次修复的 bug 都验证通过,然后版本就可以发布了
( 18 ) 发布之前要准备的工作
要和产品的对接人沟通好,发 布时需要提交什么样的文档,或是需要以什么形式提交版本,或者是要求提交一个测试报告等等,若是没有提前沟通好,后面的工作只会延时,浪费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