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文化”之正名 |
(本文首发于《中华读书报》8月6日号)
|
熊节
|
|
我总是很愿意把“程序员”和“文化”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使用。不独是我,我相信每个程序员都希望有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多年传统的职业分工和社会地位划分使这些人群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但程序员(或者说,软件开发者),这个信息浪潮催生的新兴人群,却无意间变成了文化的荒原——至少在中国是如此。一个证据?在最大的华语软件开发专业网站youkuaiyun.com的论坛上,你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诸如“程序员=民工”或者这样的帖子,而且响应者众。抛开结论不谈,这样的讨论本身已经足以证明“程序员文化”的失位——你能想象建筑师们展开一场“建筑师是否等于民工”的讨论吗?究竟什么是“文化”?在媒体研究名著《消失的地域》一书中,约书亚·梅罗维茨认为,自电子媒介时代以降,文化是一个小群体独占性接触的知识,以及知识外化形成的语词。用更通俗一点的话来说,文化就是用话语营造的藩篱,是维护一个小圈子神秘感的屏障。或者可以说得更直白一些:大多数时候,“文化”这个词并不像它所表现的那么高尚,它是一个小圈子得以区分于其他人群、得以成为稀缺资源、得以获得更高待遇的武器。 |
“程序员文化”之正名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6-05 00:16:21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