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态
Java和C#一般认为是强类型语言,而Python崇尚"鸭子类型"。
所谓"鸭子类型",就是调用实例方法时不检查类型,只要方法存在,参数正确,就可以调用,这就是动态语言的“鸭子类型”,它并不要求严格的继承体系。
a = [1, 2, 3]
b = (1, 2, 3)
c = {1, 2, 3}
len(a)
len(b)
len(c)
上面一段代码,len()方法,里面的参数可以传列表、元祖、集合,程序都不会报错,这就是一种体现。
所谓多态:定义时的类型和运行时的类型不一样,此时就成为多态。
2、抽象基类
抽象基类(abstract base class,ABC):抽象基类就是类里定义了纯虚成员函数的类。纯虚函数只提供了接口,并没有具体实现。抽象基类不能被实例化(不能创建对象),通常是作为基类供子类继承,子类中重写虚函数,实现具体的接口。
2.1判断对象类型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name=name
def __len__(self):
return len(self.name)
a=A('python')
len(a)
上面的代码使用len()方法不会报错,再看下面的代码: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name=name
a=A('python')
len(a)
这个代码运行就会报错。
可以使用下面的函数来判断类中是否有某个方法,存在则返回Ture,不存在返回Flase。
hasattr(a,'__len__')
2.2强制某个子类必须实现某些方法
定义抽象类
使用abc模块中的@abstractmethod装饰器实现抽象方法,从而形成抽象类。
import abc
class A(metaclass=abc.ABCMeta):
@abc.abstractmethod
def get(self):
pass
class B(A):
pass
抽象类不能实例化,如果定义抽象类实例,程序报错。
抽象类的子类必须重写所有被@abc.abstractmethod装饰器装饰过的基类方法,才可以实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