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Factory Method使用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Product:定义工厂方法所创建的对象的接口,也就是实际需要使用的对象的接口。
ConcreteProduct:具体的Product接口的实现对象。
Creator:创建器,声明工厂方法,工厂方法通常会返回一个Product类型的实例对象,而且多是抽象方法。也可以在Creator里面提供工厂方法的默认实现,让工厂方法返回一个缺少的Product类型的实例对象。
ConcreteCreator:具体的创建器对象,覆盖实现Creator定义的工厂方法,返回具体的Product实例
/**
* 要实现的对象
*/
public interface Product {
public void test();
}
/**
* 具体的Product对象
*/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duct implements Product {
public void test() {
System.out.println("the target to implement");
}
}
/**
* 创建器,声明工厂方法
*/
public abstract class Creator {
protected abstract Product factoryMethod();
}
/**
* 具体的创建器实现对象
*/
public class ConcreteCreator extends Creator {
protected Public factoryMethod() {
return new ConcreteProduct();
}
}
工厂方法模式的主要功能是让父类在不知道具体实现的情况下,完成自身的功能调用:而具体的实现延迟到子类来实现。
工厂方法中的Creator通常会实现成一个抽象类,当然也可以实现为一个具体的类,这种情况下,可以在Creator中提供一个默认的工厂实现方法。
工厂方法模式类似于IoC/DI。
IoC----Inversion of Control,控制反转。
DI----Dependency Injection,依赖注入。
(1) 参与者:一般有三方参与者,一个是某个对象,另一个是IoC/DI的容器,还有一个是某个对象的外部资源。
(2) 谁依赖于谁:当然是某个对象依赖于IoC/DI的容器。
(3) 为什么需要依赖:对象需要IoC/DI容器来提供对象需要的外部资源。
(4) 谁注入于谁:IoC/DI的容器注入某个对象。
(5) 到底注入什么:就是注入某个对象所需要的外部资源。
(6) 谁控制谁:IoC/DI的容器来控制对象。
(7) 控制什么:主要是控制对象实现的创建。
(8) 为何叫反转:所谓正转----如果在A中使用C,我们会直接在A中创建C的对象,也就是说,在A类中主动去获取所需要的外部资源C,这种情况被称为正向的。而反转----如果在A中使用C,A类不再主动去获取C,而是被动等待,等待IoC/DI的容器获取一个C的实例,再反向地注入到A中。
(9) 依赖注入和控制反转是同一概念吗:依赖注入和控制反转是对同一事情的不同描述----应用程序依赖容器创建并注入它所需要的外部资源,称为依赖注入----容器控制应用程序,
由容器反向地向应用程序注入其所需要的外部资源,称为控制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