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 112. 路径总和 (简单)

本文探讨了在给定二叉树和目标和的情况下,如何判断树中是否存在从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路径,使得路径上所有节点值之和等于目标和。提供了两种解决方案:递归方法和非递归(层序)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给定一个二叉树和一个目标和,判断该树中是否存在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路径,这条路径上所有节点值相加等于目标和。

说明: 叶子节点是指没有子节点的节点。

示例: 
给定如下二叉树,以及目标和 sum = 22,

               5
              /  \
            4    8
           /     /    \
         11  13   4
         /  \     \
       7    2    1
返回 true, 因为存在目标和为 22 的根节点到叶子节点的路径 5->4->11->2。

 

思路1:递归

    public boolean hasPathSum(TreeNode root, int sum) {
        if(root == null){
            return false;
        }
        if(root.left == null && root.right == null){ //是叶子节点
            if(root.val == sum) return true;  //值相等说明是正确的路径,返回true
            else return false;
        }
        //返回左右子树的遍历结果,只要有一个是true,就说明存在正确的路径。
        return hasPathSum(root.left, sum-root.val) || hasPathSum(root.right, sum-root.val);
    }

思路2:非递归(层序)

    public boolean hasPathSum(TreeNode root, int sum){
        if(root == null) return false;
        Deque<TreeNode> stack = new ArrayDeque<TreeNode>(); //这个栈做正常的层序遍历用
        Deque<Integer> stackSum = new ArrayDeque<Integer>(); //这个栈用于存储每个结点为根的子树对应的sum
        stack.addLast(root);
        stackSum.addLast(sum);
        while(!stack.isEmpty()){
            TreeNode node = stack.pollFirst(); 
            int temsum = stackSum.pollFirst();
            if(node.left == null && node.right == null && node.val == temsum) return true; //如果是叶子节点且val和temsum相等,说明是正确的路径。
            if(node.left != null){ //如果不是正确的路径,那么将node的左右子结点加入stack中
                stack.addLast(node.left);
                stackSum.addLast(temsum - node.val); //temsum在入栈是需要减去对应父节点的值。(理解了这里就没什么问题了。)
            }
            if(node.right != null){
                stack.addLast(node.right);
                stackSum.addLast(temsum - node.val);
            }
        }
        return false;
    }

 

 

基于C2000 DSP的电力电子、电机驱动和数字滤波器的仿真模型构建及其C代码实现方法。首先,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创建电力电子系统的仿真模型,如三相逆变器,重点讨论了PWM生成模块中死区时间的设置及其对输出波形的影响。接着,深入探讨了C2000 DSP内部各关键模块(如ADC、DAC、PWM定时器)的具体配置步骤,特别是EPWM模块采用上下计数模式以确保对称波形的生成。此外,还讲解了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流程,从MATLAB中的参数设定到最终转换为适用于嵌入式系统的高效C代码。文中强调了硬件在环(HIL)和支持快速原型设计(RCP)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一些实际项目中常见的陷阱及解决方案,如PCB布局不当导致的ADC采样异常等问题。最后,针对中断服务程序(ISR)提出了优化建议,避免因ISR执行时间过长而引起的系统不稳定现象。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电机控制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C2000 DSP应用细节的研发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电力电子设备仿真的技巧;②学会正确配置C2000 DSP的各项外设资源;③能够独立完成从理论设计到实际产品落地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数字滤波器设计、PWM信号生成、ADC采样同步等。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代码片段和技术提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相关知识点。同时,也提到了一些常见错误案例,有助于开发者规避潜在风险。
RA4M2开发IOT(10)----集成LPS22DF气压计 优快云文字教程:https://coremaker.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48830559 B站教学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jNmzyEuV 概述 本篇文章将延续现有 “动态显示 MEMS 数据” 的框架,在同一条 I²C 总线上新增 LPS22DF 数字气压计。 项目将具备 惯性 + 气压 的完整环境感知能力,并且借助涂鸦平台可快速把本地大气数据同步到云端,为室内气候监测、爬山/无人机高度预警等场景奠定基础。 硬件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开发板,这里我准备的是自己绘制的开发板,需要的可以进行申请。 主控为R7FA4M2AD3CFL#AA0 产品特性 LPS22DF是一款超紧凑型压阻绝对压力传感器,可用作数字输出气压计。LPS22DF相比前代产品具有更低的功耗和更小的压力噪声。 该器件包含传感元件和IC接口,该接口通过I²C、MIPI I3CSM或SPI接口实现传感元件与应用的通信,同时该器件也支持用于数据接口的广泛Vdd IO。检测绝对压力的传感元件由悬浮膜组成,采用ST开发的专门工艺进行制造。 LPS22DF采用全压塑孔LGA封装(HLGA)。可保证在-40 °C到+85 °C的温度范围都能工作。封装上有开孔,以便外部压力到达传感元件。 260-1260 hPa 的绝对压力范围,适用于多种气压应用。 最低电流消耗可达 1.7 μA,适合低功耗设备。 压力精度达 0.2 hPa,并具备 0.34 Pa 的低噪声和 0.45 Pa/°C 的温度补偿偏移。 通信模式 对于LPS22DF,可以使用IIC进行通讯。 最小系统图如下所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