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
工卡式定位器在市场上比较少见,这个产品最初是一个客户的定制需求,配合我们公司园区管理系统使用。客户是一家大型工厂,厂区面积比较大,希望在门岗给来访的人员及车辆发一个定位器,园区管理系统可以监控到目标的实时位置以及历史轨迹等。要求能监控车辆的速度,支持货车实时调度限流,避免作业区拥挤;同时支持室外,室内定位,配合园区系统的安全专员巡更功能;定位精确,体积小;
- 方案评估
技术方案评估阶段对比过多个定位方案,室外的有GNSS(GPS,北斗等),移动网络基站定位。室内的有超宽带技术(UWB),蓝牙AoA(Angle of Arrive), WIFI,蓝牙信标(ibeacon)+LoRa等。综合评估后采用了“4G(Lte Cat.1) + GNSS + 蓝牙信标“方案。
定位器终端包括工卡式定位器和蓝牙信标,定位器包括4G,GNSS,蓝牙,RFID等模块,成本较高,考虑到进门岗的时候发一张,离开就还回来,一个厂区项目需求量不算大。蓝牙信标需要每个办公室部署一个,每个车间大概20米左右部署一个,量比较大,好在成本比较低(几十块)。综合成本比蓝牙AoA,UWB等方案要便宜不少。总的来说总成本较低,定位精度能满足需求,反应速度较快,缺点是电池持航能力,要考验软,硬件低功耗优化的水平了。
技术上来说,主要难点就是体积小了,引发一系列问题。这么多器件放置在一个工卡大小的外壳里面,对layout的要求比较高。好几个无线芯片,天线信号干扰较严重。没多少积体放置锂电池,对低功耗优化要求高,目标是做到24小时的持航。定位器大概方案图如下:
蓝牙信标的方案就比较简单,就一颗带mcu功能的蓝牙芯片,需要把低功耗调试好,一颗纽扣电池基本能工作一年以上。
- 技术选型
首先是4G模块,为什么不是成本更低的NB-IOT?主要是考虑到网络覆盖和速率问题,毕竟有些厂区会在偏远的郊区,特别是化工厂。也是看好LTE Cat.1的未来前景。借用别人的两张图来说明:
对比过市面上的Cat.1模块,最初是选择了中移物联的ML302,经过了预研阶段后(开发板验证,投了一次板),货源供应紧张(疫情),无奈放弃。然后选用了上海移远的EC600N系列,该模块支持openMCU,而且是用python语言开发,很是创新。
GNSS芯片缺货比较严重,由于团队没有GPS研发的经验,稳妥起见,没有用国产芯片,选用了成本较高一点的ublox UBX8030M芯片。事实上后来也因为没这块经验踩了不少坑,例如低估了天线的难度。大厂芯片资料多,网上参考文章也较多,第一次接触新的方向本人习惯性选用大厂芯片,能少踩点坑。我学mcu是从STM32开始的,然后51,STM8,新唐,GD32,MM32等等各种国产mcu,那个便宜用那个,疫情期间是那个有货用那个。蓝牙(BLE)是从TI的CC2540开始学的,然后就是Dialog,富芮坤等。其它的2.4G,433MHz芯片也是先从大厂过来的,资料多踩坑少,没毛病。
芯片选型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技术是否能满足需求,开发难度如何,技术支持如何,货源,价格,后续发展等。这个项目mcu的选型就很简单,朋友公司屯了一批蓝牙mcu,疫情期间货源和价格优势非常明显。虽然是国产芯片,但是他们开发过,知道没什么大坑,直接就它了(型号就不说了)。
关于选型,还有个无奈的事情,到研发后期的时候,上海移远推出了“LTE Cat.1 + GNSS + 蓝牙 + wifi” 的模块,这正是我们一开始想找的,只能后续考虑了。其实预研时中移物联说有一款类似的模块,上市时间未确定,放弃了。让研发去等期货,风险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