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播(IP多播)技术的即时通信工具
02计2刘晓明 200201020219同组人:李贝,王强
组播即IP多播技术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8年Steve Deering首次在其博士论文当中提出IP多播的概念。1992年3月的IETF在因特网范围首次实现IETF会议声音的多播,当时有20个网点可同时听到会议声音。IP多播由于源点发送,多点接收的特点,即一对多的通信,广泛应用于实时信息交付(如新闻,股市行情等),软件更新,交互式会议,流媒体传播等等。关于组播可以参考[W-MCAST]。
在TCP/IP通信中有三种通信方式,即单播,广播和组播。单播为一对一的信息传送,对服务质量要求高。广播为使用子网内的特殊IP地址,IP地址最后一段为255的地址,进行广播,子网内所有电脑均可收到数据报,通信量巨大,智能低,所以并不被允许跨越网段。而组播使用了IP分组的概念,在路由中建立IP组,并在子网中充分利用硬件多播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送,组播通过路由的传送是允许跨越网段的。而由于在子网中利用了硬件多播的方法,不参加组播组的电脑不会收到组播数据报,所以即实现了广播又有效控制了流量,增大了广播范围。
笔者曾经在所在的局域网内组建过FreeICQ服务器,一个免费的即时通信工具,但由于FreeICQ有一个服务器端,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