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回文数
判断一个整数是否是回文数。回文数是指正序(从左向右)和倒序(从右向左)读都是一样的整数。
示例 1:
输入: 121
输出: true
示例 2:
输入: -121
输出: false
解释: 从左向右读, 为 -121 。 从右向左读, 为 121- 。因此它不是一个回文数。
示例 3:
输入: 10
输出: false
解释: 从右向左读, 为 01 。因此它不是一个回文数。
进阶:
你能不将整数转为字符串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class Solution(object):
def isPalindrome(self, x):
"""
:type x: int
:rtype: bool
"""
if x<0:
return False
temp_x = x;
palindromeNum = 0
while temp_x != 0:
palindromeNum = palindromeNum*10 + temp_x%10
temp_x //= 10
return palindromeNum == x
先解决一下上周次的遗留问题,经西安交通大学郜万顺学长指出,之前的错误源于使用的字符串解题。本题可以用数学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比反转整数的值是否一样来判断。
难点就在于如何用数学方法反转整数:先对该数取个位即%10,然后对该数取其余位数字,即//10;用取得的个位数*10,加上其余位数字的新个位数,得到一个新数。循环往复,直到其余位数字取完停止,即得到了回文数。
27、移除元素
给定一个数组 nums 和一个值 val,你需要原地移除所有数值等于 val 的元素,返回移除后数组的新长度。
不要使用额外的数组空间,你必须在原地修改输入数组并在使用 O(1) 额外空间的条件下完成。
元素的顺序可以改变。你不需要考虑数组中超出新长度后面的元素。
示例 1:
给定 nums = [3,2,2,3], val = 3,
函数应该返回新的长度 2, 并且 nums 中的前两个元素均为 2。
你不需要考虑数组中超出新长度后面的元素。
示例 2:
给定 nums = [0,1,2,2,3,0,4,2], val = 2,
函数应该返回新的长度 5, 并且 nums 中的前五个元素为 0, 1, 3, 0, 4。
注意这五个元素可为任意顺序。
你不需要考虑数组中超出新长度后面的元素。
说明:
为什么返回数值是整数,但输出的答案是数组呢?
请注意,输入数组是以“引用”方式传递的,这意味着在函数里修改输入数组对于调用者是可见的。
你可以想象内部操作如下:
// nums 是以“引用”方式传递的。也就是说,不对实参作任何拷贝
int len = removeElement(nums, val);
// 在函数里修改输入数组对于调用者是可见的。
// 根据你的函数返回的长度, 它会打印出数组中该长度范围内的所有元素。
for (int i = 0; i < len; i++) {
print(nums[i]);
}
class Solution(object):
def removeElement(self, nums, val):
"""
:type nums: List[int]
:type val: int
:rtype: int
"""
for i in nums:
if i ==val:
nums.remove(i)
return len(nums)
本题看起来十分简单,仅需应用remove函数,但不知道为何始终无法去除列表里最后的元素(本需要去除)。
输入:
[0,1,2,2,3,0,4,2]
2
输出:
[0,1,3,0,4,2]
预期:
[0,1,4,0,3]
28、实现strStr()
实现 strStr() 函数。
给定一个 haystack 字符串和一个 needle 字符串,在 haystack 字符串中找出 needle 字符串出现的第一个位置 (从0开始)。如果不存在,则返回 -1。
示例 1:
输入: haystack = “hello”, needle = “ll”
输出: 2
示例 2:
输入: haystack = “aaaaa”, needle = “bba”
输出: -1
说明:
当 needle 是空字符串时,我们应当返回什么值呢?这是一个在面试中很好的问题。
对于本题而言,当 needle 是空字符串时我们应当返回 0 。这与C语言的 strstr() 以及 Java的 indexOf() 定义相符。
class Solution(object):
def strStr(self, haystack, needle):
"""
:type haystack: str
:type needle: str
:rtype: int
"""
if not needle:
return 0
elif not haystack:
return -1
else:
a=0
for i in range(len(haystack)):
if haystack[i:i+len(needle)]==needle:
a+=1
return i
if a==0:
return -1
以上为常规解法,先讨论haystack和needle为空字符串的特殊情况,个人认为当二者都为空时,应输出0。再讨论通常情况,当[i:i+len(needle)]的haystack与needle相同时,即找到了needle,返回i即可。
class Solution(object):
def strStr(self, haystack, needle):
"""
:type haystack: str
:type needle: str
:rtype: int
"""
return haystack.find(needle)
评论区还给出了一种十分简洁的做法,python竟然有这个问题的内置函数,str.find().
又积累了一个新函数,find() 方法检测字符串中是否包含子字符串 str ,如果指定 beg(开始) 和 end(结束) 范围,则检查是否包含在指定范围内,如果指定范围内如果包含指定索引值,返回的是索引值在字符串中的起始位置。如果不包含索引值,返回-1。
str.find(str, beg=0, end=len(string))
str – 指定检索的字符串
beg – 开始索引,默认为0。
end – 结束索引,默认为字符串的长度。
35、搜索插入位置
给定一个排序数组和一个目标值,在数组中找到目标值,并返回其索引。如果目标值不存在于数组中,返回它将会被按顺序插入的位置。
你可以假设数组中无重复元素。
示例 1:
输入: [1,3,5,6], 5
输出: 2
示例 2:
输入: [1,3,5,6], 2
输出: 1
示例 3:
输入: [1,3,5,6], 7
输出: 4
示例 4:
输入: [1,3,5,6], 0
输出: 0
class Solution(object):
def searchInsert(self, nums, target):
"""
:type nums: List[int]
:type target: int
:rtype: int
"""
for i in nums:
if i==target:
return nums.index(i)
else:
nums.append(target)
nums.sort()
return nums.index(target)
本题是真正意义上自己100%独立做出的一道题,milestone
而且,
执行用时: 24 ms, 在Search Insert Position的Python提交中击败了99.12% 的用户
sort()函数是之前积累过的,因此唯有厚积才能勃发。
38.报数
报数序列是一个整数序列,按照其中的整数的顺序进行报数,得到下一个数。其前五项如下:
1
11
21
1211
111221
1 被读作 “one 1” (“一个一”) , 即 11。
11 被读作 “two 1s” (“两个一”), 即 21。
21 被读作 “one 2”, “one 1” (“一个二” , “一个一”) , 即 1211。
给定一个正整数 n(1 ≤ n ≤ 30),输出报数序列的第 n 项。
注意:整数顺序将表示为一个字符串。
示例 1:
输入: 1
输出: “1”
示例 2:
输入: 4
输出: “1211”
class Solution:
def countAndSay(self, n):
"""
:type n: int
:rtype: str
"""
if n==1:#类似于斐波拉契数,后面的数跟前面的数有关
return '1'
if n==2:
return '11'
#进行i=3时的循环时,它的上一项为'11'
pre='11'
#用for循环不断去计算逼近最后一次
for i in range(3,n+1):
res=''#结果,每次报数都要初始化
cnt=1#计数变量
length=len(pre)#遍历我们的上一项,所以记录它的长度
for j in range(1,length):
if pre[j-1]==pre[j]:#相等则加一
cnt+=1
else:
#一旦遇到不同的变量,就更新结果
res+=str(cnt)+pre[j-1]
cnt=1#重置为1
#把最后一项及它的数量加上
res+=str(cnt)+pre[j]
pre=res#保存上一次的结果
return res
这道题就十分费解的,好不容易弄明白题目,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难点:理解题目的意思,并且知道下一项是怎么产生的,每次for循环需要保存这一次的结果为下一次计算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