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例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好处是,减少内存开销,,避免频繁创建和销毁实例。
加载,表示启动程序的文件或信息的存入内存
java中类的字节码文件加载进内存,就是内容以io流的形式存入内存。
User user=new User(“男”,26);
该语句做了几件事:
- 因为new用到了User.class,所以找到User.class文件并加载到内存中
- 执行该类的static代码块,如果有的话,给User.class类进行初始化
- 在堆内存中开辟空间,分配内存地址。
- 在堆内存中建立对象的特有属性,并进行默认初始化。
- 对属性进行显式初始化
- 对对象进行构造代码块初始化
- 对对象进行对应的构造函数初始化
- 将内存地址赋给栈内存中的p变量
简化为三步
- 分配对象内存
- 调用构造器方法,执行初始化
- 将对象赋值给变量
虚拟机实际运行时,以上代码2 3可能发生重排序,但是并不会重排序1这个指令,因为23都需要依托1指令的执行结果。
Java 语言规规定了线程执行程序时需要遵守 intra-thread semantics。 **intra-thread semantics ** 保证重排序不会改变单线程内的程序执行结果。这个重排序在没有改变单线程程序的执行结果的前提下,可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性能。
虽然重排序并不影响单线程内的执行结果,但是在多线程的环境出现内存可见性问题。
1.饿汉式单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
这样的代码缺点是:第一次加载类的时候会连带着创建Singleton实例,这样的结果与我们所期望的不同,因为创建实例的时候可能并不是我们需要这个实例的时候。同时如果这个Singleton实例的创建非常消耗系统资源,而应用始终都没有使用Singleton实例,那么创建Singleton消耗的系统资源就被白白浪费了,类加载时完成初始化,类加载较慢,但获取对象速度快。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通常使用惰性加载的机制,也就是在使用的时候才去创建。以上代码的惰性加载代码如下:
2.懒汉式单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 (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return instance;
}
}
线程安全问题
这是如果两个线程A和B同时执行了该方法,然后以如下方式执行:
- A进入if判断,此时instance为null,因此进入if内
- B进入if判断,此时A还没有创建instance,因此instance也为null,因此B也进入if内
- A创建了一个instance并返回
- B也创建了一个instance并返回
此时问题出现了,我们的单例被创建了两次,而这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3.懒汉式加锁
以上问题最直观的解决办法就是给getInstance方法加上一个synchronize前缀,这样每次只允许一个现成调用getInstance方法: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 (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return instance;
}
这种解决办法的确可以防止错误的出现,但是它却很影响性能:每次调用getInstance方法的时候都必须获得Singleton的锁,而实际上,当单例实例被创建以后,其后的请求没有必要再使用互斥机制了,造成不必要的同步开销,不建议使用。
4.double-checked locking 双重检查模式锁(DCL)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null) {
instance=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singleton;
}
}
这种写法在getSingleton方法中对singleton进行了两次判空,第一次是为了不必要的同步,第二次是在singleton等于null的情况下才创建实例。在这里用到了volatile关键字,双重检查模式是正确使用volatile关键字的场景之一。
在这里使用volatile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性能,但考虑到程序的正确性,牺牲这点性能还是值得的。 DCL优点是资源利用率高,第一次执行getInstance时单例对象才被实例化,效率高。缺点是第一次加载时反应稍慢一些,在高并发环境下也有一定的缺陷,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DCL虽然在一定程度解决了资源的消耗和多余的同步,线程安全等问题,但是他还是在某些情况会出现失效的问题,也就是DCL失效,在《java并发编程实践》一书建议用静态内部类单例模式来替代DCL。如果不加volatile,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内存可见性问题。
- A、B线程同时进入了第一个if判断
- A首先进入synchronized块,由于instance为null,所以它执行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JVM先画出了一些分配给Singleton实例的空白内存,并赋值给instance成员,由于JVM内部的优化机制(重排序),注意此时JVM没有开始初始化这个实例,此时intance已经不为null,
- B进来,由于instance此时不是null,因此它return instance。
- B线程打算使用Singleton实例,却发现它没有被初始化,于是空指针异常。
volatile作用
- 保证可见性,使用volatile定义的变量,将会保证对所有线程可见性
- 禁止指令重排序优化。
注意,volatile不能保证原子性
这里由于禁止对象创建时指令重排序,所以其他线程不会访问到一个未初始化的对象。
https://www.infoq.cn/article/java-memory-model-1/?utm_source=infoq&utm_medium=related_content_link&utm_campaign=relatedContent_articles_clk
https://blog.youkuaiyun.com/javageektech/article/details/99619318
https://blog.youkuaiyun.com/itachi85/article/details/51480553
https://www.infoq.cn/news/double-checked-locking-with-delay-initialization
5.基于类初始化实现多线程环境中的单例模式
为了实现慢加载,并且不希望每次调用getInstance时都必须互斥执行,最好并且最方便的解决办法如下:
public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Container{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Container.instance;
}
}
JVM内部的机制能够保证当一个类被加载的时候,这个类的加载过程是线程互斥的。(JVM在类的初始化阶段(即在Class被加载后,且被线程使用之前),会执行类的初始化。在执行类的初始化期间,JVM会去获取一个锁。这个锁可以同步多个线程对同一个类的初始化。相比其他实现方案(如double-checked locking等),该技术方案的实现代码较为简洁,并且在所有版本的编译器中都是可行的。)这样当我们第一次调用getInstance的时候,JVM能够帮我们保证instance只被创建一次,并且会保证把赋值给instance的内存初始化完毕,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上述中的问题。此外该方法也只会在第一次调用的时候使用互斥机制,这样就解决了上述中的低效问题。最后instance是在第一次加载SingletonContainer类时被创建的,而SingletonContainer类则在调用getInstance方法的时候才会被加载,因此也实现了惰性加载。
静态内部类是不是完美的呢?也不是,就是传参的问题,由于是静态内部类的形式去创建单例的,故外部无法传递参数进去,这时候用DCL+volatile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