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垠博客》·简评·摘抄

这篇博客摘录了王垠的一些观点,包括对DRY原则的反思,强调避免过早抽象,提倡独立和批判性思维,以及对教育、编程宗派、测试驱动开发和程序通用性的独特见解。王垠反对盲目遵循原则,主张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并提醒开发者注重代码的实用性和简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简介

      

       王垠这个人,从他的博文来看,是真正的特立独行,有自己的思想的,更重要的是,我很喜欢这种人,说不清为什么。。。(详细还是百度好些)

       写点这个,是因为平时看的各种文章一看即过,自己没有意识,更谈不上思考。所以,利用下这点小小的时间,试验一段时间,亦或者纯粹是为了自己好玩,就是这样。



《DRY原则的误区》

       突然发现博客更新了两篇,立马看了,对这篇文章比较感兴趣,先写点。

       一、感慨!第一次接触DRY原则是研一时实习的一个敏捷项目。在一次迭代回顾会上从QA口中听到了这句“ Don't repeat yourself ”,瞬间一种高大上的感觉有木有,于是立马就喜欢上了这句话,还因此改了一年的企鹅签名...想想工作至今近一年,依然还是怀念当时的情景氛围...

       二、抽象的时机,“我会等到事实证明重用一定会带来好处的时候,才会开始提取模板,进行抽象。经验告诉我,每一次积极地寻找抽象,最后的结果都是制造一些不必要的模板,搞得自己的代码自己都看不懂。” 很朴实的一句话!联系到自己,真的有时候片面追求代码的美观、或者抽象(?目前还达不到这个程度,但有这个意思),本来一笔下来,自然流畅的代码,最终都自己给自己挖了坑,下了套!记住这句,“如果你不能写出“可用”(usable)的代码,又何谈“可重用”(reusable)的代码呢?”

       三、防止过早抽象的方法,先“可用”,再“可重用”,避免没有实际效果的抽象。

       四、文章结尾的一句话,非常喜欢。“世界上有比这些喜欢提出‘原则’的软件工程专家深邃很多的人,他们懂得真正根本的原理。” 自认为,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我们大部分人每天的工作其实真的非常肤浅,并且最罪恶的是我们并不自知!这里肤浅这个词并不表示贬义,而是“不自知”实在让我很不舒服,不多说!毕竟,这个世界上真正懂得本质原理,并且在做着创造性事情的人只占少数。也因为意识到这一点,我更深刻理解山外山,人外人,从而保持谦谨的道理。

       -- 6.17



《什么是启发》

       一、“在你的头脑里随时准备好12个问题。每当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检查一下其中是否有问题可以由此获得线索。久而久之,人们就会称你为天才。”      -- by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