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建普通用户
首先创建普通用户common
useradd common #创建普通用户
passwd common #修改用户密码
在根目录下创建/app和/file目录,/app专门用来存放软件,/file用来存放待同步的文件
修改这两个文件夹的拥有者和所属组为common,方便普通用户部署。
chown -R common:common /app /file #修改文件夹的拥有者和归属组
2 服务器建立ssh互信
首先使用普通用户在两个服务器建立ssh互信,参考上上篇文章。
3 lsyncd安装
首先使用root用户安装lsyncd的依赖包
yum install lua lua-devel -y #安装lsyncd依赖包
然后切换到普通用户common,从网盘下载lsyncd.tar.gz压缩文件,使用rz命令上传到/app目录下
https://pan.baidu.com/s/1GGEenGUzaF4ma_EPTJOqng 提取码 zzpz
然后配置安装路径、编译安装
./configure --prefix=/app/lsyncd #配置安装路径
make && make install #编译安装
成功之后会发现/app目录下生成了lsyncd文件夹,进入该目录,然后创建conf和log文件夹

然后在conf 文件夹下创建lsyncd.conf配置文件,文件配置在下一节。
4 配置lsyncd.conf文件
vi conf/lsyncd.conf #修改配置文件
settings {
logfile = "/app/lsyncd/log/lsyncd.log", --日志输入文件
statusFile = "/app/lsyncd/log/lsyncd.status",--文件状态输出文件
inotifyMode = "CloseWrite",--监控模式
maxProcesses = 10,-- 最大进程
nodaemon=false,--后台守护模式
maxDelays = 2,--最大的监听事件数,监听的事件进行排队,即使后面的delay时间还没到,同步文件仍然进行
}
sync{
default.rsync,
source="/file",--本机要同步的目录
target="common@你的IP:/file",--目标主机和待同步的目录
init=false,--初始化false,表示只同步lsyncd进程启动后发生的变化
delete=true,--默认模式,进程启动期间和运行期间,如果发生删除事件,同步到目标主机。
delay=3600,--同步事件,默认15秒,也就是每到delay时间,就进行同步一次。
rsync = {
binary = "/usr/bin/rsync",--rsyncd程序位置
archive = true,
compress = true,--压缩传输默认为true,
verbose = true
}
}
5 启动lsyncd
/app/lsyncd/bin/lsyncd /app/lsyncd/conf/lsyncd.conf
本文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创建普通用户、配置SSH互信、安装与配置lsyncd,实现两台服务器间文件的实时同步。涉及用户管理、依赖安装、编译配置及日志监控等关键步骤。
32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