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_ 灵魂拷问:如何利用敏捷思维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讲述了敏捷开发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与价值,通过对比瀑布模型的弊端,强调了敏捷的灵活性和响应变化的能力。作者分享了两个案例,一个是由于采用瀑布模型导致项目延期和预算超支,另一个是通过敏捷实践提升研发效率和客户满意度。文章指出,敏捷并非万能,但其快速响应变化、小步快跑的特点适应了VUCA时代的需求。同时,提醒读者不要拘泥于敏捷的形式,而是要理解和运用敏捷的思维。

先用几个案例聊聊做敏捷的价值。

最近几年,敏捷在国内推进得如火如荼,很多公司的研发团队都在使用它,并且尝到了这里面的甜头。但也有些公司,看别人做得挺好,就照搬过来,结果却并不奏效;由于探索得不是很成功,他们就觉得敏捷不好用,不适用于自己的公司,也开始怀疑它的价值。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谈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敏捷确实是很好的,只是推进它也确实不容易。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敏捷毕竟是一场变革,它本身涉及了很多有关人的因素,比如说人的习惯、团队文化的改变等等;而且它的核心点是持续改进,可以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况且它有一定的章法,但是你若想运用好它,又不能拘泥于它的章法;如果你只是了解它的表面做法,就开始邯郸学步,那你注定会失败。

因此在这节课里,我更想让你了解的是敏捷的思维,理解透了这一点,你自然就能够把它融会到工作中,举一反三。但是切记,千万不要为了敏捷而敏捷,所以我也并不是想说服你必须全盘使用敏捷,如果你觉得敏捷方法很多、有些繁杂,不是所有都能用得上,那你完全可以从中借鉴一些好用的去解决你的实际问题。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接下来我想和你讲一个故事,来具体说明下为什么我觉得敏捷很好。

记得那是2007年~2008年,我们有一个项目是负责某大型通信公司印度尼西亚工厂的SAP实施。在简单了解需求之后,我们制定了项目初步计划,包括预算、人员安排和进度计划等等;目标是用10个月完成项目,这又包括了需求调研、开发、测试、上线以及用户培训。

我们的项目经理很资深,公司也有一套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于是我们就按照公司规定的项目管理规范来开展工作。

我们花了1个月的时间进行项目的前期筹备,包括组建团队。之后,我们花了2个半月的时间做完了需求调研,又花了3个月做开发,开发完成后交给测试,测试花了2个月完成,然后交付给客户来验收。验收之前,我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就等着办庆功宴了。

没想到,噩梦才刚刚开始。当客户看到系统并真正试用时,才开始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可,提了大大小小50多条修改意见。记得当时验收会议结束时,客户相当不满意,就差拍桌子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的工程师开始加班加点地改,项目经理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