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老中医 LaoZY.cn
学好诊脉 破解难症
中国中医药报 2009年9月24日
□ 高允旺 山西临汾永旺脑病医院
很多乡村或基层医生学中医往往是自学或跟师学习,在学习中,脉诊是非常不好掌握的,但是脉诊确实又非常重要。笔者在临证40年中,深刻体会到学好诊脉,才能辨证准确,用药有的放矢,破解难症,提高疗效。
中医看病,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在辨证论治当中,以四诊八纲为要目,在望闻问切中,虽脉诊排在最后,但它在中医诊断中占重要的一环,起决定性作用。《内经》162篇里讨论脉象的就有30篇。《难经》里的81难,前30难说的都是脉诊。历代各家无不把脉象作为辨证论治的关键,作为证变、法变、方变、药变的依据。临床中凭脉辨证兼顾其他三诊,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看清了,用药就方向对了头,就不难取得疗效,甚至会治疗许多疑难杂症。
西医发展得很快,检查手段一日千里,已发展分子学,从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等检查手段去诊断疾病,但西医的检验结果可作为参考,却代替不了中医的望闻问切。 张仲景讲:“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我们中医从脉上观证,诊脉是中医的特色,这么重要的一点特色不掌握那怎么能行。
怎样能平好脉呢?《难经》言脉法,一呼一吸脉行六寸,临床练久了就能计算出脉行至何处,何处有病;如浮取、中取、沉取则是按《难经》上说的往三个指头上黏豆子逐渐加码。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是四季平脉,只有掌握了平脉才能摸出病脉。然而,初学脉时老师不让摸人的手腕,而是让摸河里的水。河流好比大地的血脉,它四季四时(早午夜晚)的变化,犹如人脉的变化,掌握了河脉的变化,有助于掌握人脉的变化。乍暖还寒的初春,把手插进河水中摸着固定的绳子细切“春弦”;炎夏头顶烈日摸着河水练“夏洪”;秋风送爽,一手举着麻雀,一手轻扶雀背,闭目体会“秋毛”;冬天砸冰伸手到河水练“冬石”。天天摸着自己的脉搏,体察脉的瞬息变化,每当季节变换的日子,哪怕是半夜,也摸着自己的脉,体会几点几分几秒,从一个季节的形状突变到另一个季节的形状。
诊脉不是容易的事情,往往心中明了,指下难明,但既难也易。如迟数以数字计算,比较容易。而浮沉两脉,到底浮在哪里,沉在哪里,难以琢磨。那么究竟如何区分和判断脉,脉学所言“木在水中浮”的感觉是什么?笔者曾做过一个实验,取一块长5厘米,宽1.
学好诊脉 破解难症
中国中医药报 2009年9月24日
□ 高允旺 山西临汾永旺脑病医院
很多乡村或基层医生学中医往往是自学或跟师学习,在学习中,脉诊是非常不好掌握的,但是脉诊确实又非常重要。笔者在临证40年中,深刻体会到学好诊脉,才能辨证准确,用药有的放矢,破解难症,提高疗效。
中医看病,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在辨证论治当中,以四诊八纲为要目,在望闻问切中,虽脉诊排在最后,但它在中医诊断中占重要的一环,起决定性作用。《内经》162篇里讨论脉象的就有30篇。《难经》里的81难,前30难说的都是脉诊。历代各家无不把脉象作为辨证论治的关键,作为证变、法变、方变、药变的依据。临床中凭脉辨证兼顾其他三诊,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看清了,用药就方向对了头,就不难取得疗效,甚至会治疗许多疑难杂症。
西医发展得很快,检查手段一日千里,已发展分子学,从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等检查手段去诊断疾病,但西医的检验结果可作为参考,却代替不了中医的望闻问切。 张仲景讲:“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我们中医从脉上观证,诊脉是中医的特色,这么重要的一点特色不掌握那怎么能行。
怎样能平好脉呢?《难经》言脉法,一呼一吸脉行六寸,临床练久了就能计算出脉行至何处,何处有病;如浮取、中取、沉取则是按《难经》上说的往三个指头上黏豆子逐渐加码。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是四季平脉,只有掌握了平脉才能摸出病脉。然而,初学脉时老师不让摸人的手腕,而是让摸河里的水。河流好比大地的血脉,它四季四时(早午夜晚)的变化,犹如人脉的变化,掌握了河脉的变化,有助于掌握人脉的变化。乍暖还寒的初春,把手插进河水中摸着固定的绳子细切“春弦”;炎夏头顶烈日摸着河水练“夏洪”;秋风送爽,一手举着麻雀,一手轻扶雀背,闭目体会“秋毛”;冬天砸冰伸手到河水练“冬石”。天天摸着自己的脉搏,体察脉的瞬息变化,每当季节变换的日子,哪怕是半夜,也摸着自己的脉,体会几点几分几秒,从一个季节的形状突变到另一个季节的形状。
诊脉不是容易的事情,往往心中明了,指下难明,但既难也易。如迟数以数字计算,比较容易。而浮沉两脉,到底浮在哪里,沉在哪里,难以琢磨。那么究竟如何区分和判断脉,脉学所言“木在水中浮”的感觉是什么?笔者曾做过一个实验,取一块长5厘米,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