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调概念:
软件模块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接口,从调用方式上,可以把他们分为三类:同步调用、回调和异步调用。同步调用是一种阻塞式调用,调用方要等待对方执行完毕才返回,它是一种单向调用;回调是一种双向调用模式,也就是说,被调用方在接口被调用时也会调用对方的接口;异步调用是一种类似消息或事件的机制,不过它的调用方向刚好相反,接口的服务在收到某种讯息或发生某种事件时,会主动通知客户方(即调用客户方的接口)。回调和异步调用的关系非常紧密,通常我们使用回调来实现异步消息的注册,通过异步调用来实现消息的通知。同步调用是三者当中最简单的,而回调又常常是异步调用的基础。
在 Java 支持方法指针之前,Java 接口不能提供一种实现回调的好方法。如果您习惯于传递在事件驱动编程模型中调用的函数指针,则您会喜欢本技巧。 熟悉 MS-Windows 和 X Window System 事件驱动编程模型的开发人员,习惯于传递在某种事件发生时调用(即“回调”)的函数指针。Java 的面向对象模型目前并不支持方法指针,这样似乎就不可能使用这种很好的机制。但我们并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Java 的接口支持提供了一种获得回调的等价功能的机制。其技巧就是:定义一个简单接口,并在该接口中声明我们要调用的方法。
{
// 这仅是一个常规方法。因此如果需要,
// 它可有返回值,也可接收参数。
public void interestingEvent ();
}
这使得我们可以控制实现该接口的类的任何对象。因此,我们不必关心任何外部类型信息。与在将 C++ 代码用于 Motif 时使用窗口小部件的数据域来容纳对象指针的难以控制的 C 函数相比,这种方法要好得多。
{
private InterestingEvent ie;
private boolean somethingHappened;
{
// 保存事件对象以备后用。
ie = event;
// 还没有要报告的事件。
somethingHappened = false;
}
//...
{
// 检查在别处设置的谓词。
if (somethingHappened)
{
// 通过调用接口的这个方法发出事件信号。
ie.interestingEvent ();
}
//...
}
}
在上例中,我使用 somethingHappened 谓词来跟踪是否应触发事件。在许多情况下,调用此方法足以保证向 interestingEvent() 发出信号。
{
private EventNotifier en;
{
// 创建事件通知程序,并将自身引用传递给它。
en = new EventNotifier (this);
}
public void interestingEvent ()
{
// 噢!必定发生了感兴趣的事件!
// 执行某些操作 ...
}
}
例:
1.class A,class B
2.class A实现接口operate
3.class B拥有一个参数为operate接口类型的函数test(operate o)
4.class A运行时调用class B中test函数,以自身传入参数
5.class B已取得A,就可以随时回调A所实现的operate接口中的方法
public interface BoomWTC
{
//获得拉登的决定
public benLaDengDecide();
public void boom();
}
{
private boolean decide;
private TerroristAttack ta;
Date now=new Date();
SimpleDateFormat myFmt1=new SimpleDateFormat("yy/MM/dd HH:mm");
this.dicede= myFmt.format(dt).equals("01/09/11 09:44");
this.ta=new TerroristAttack();
}
public boolean benLaDengDecide(){
return decide;
}
public void boom(){
ta.attack(new At$911);
}
}
public class TerroristAttack{
public TerroristAttack(){
}
if(bmw.benLaDengDecide()){
//let's go.........
}
}
===================================================================
1. 什么是回调函数
回调函数(callback Function),顾名思义,用于回调的函数。 回调函数只是一个功能片段,由用户按照回调函数调用约定来实现的一个函数。回调函数是一个工作流的一部分,由工作流来决定函数的调用(回调)时机。回调函数包含下面几个特性:
1、属于工作流的一个部分;
2、必须按照工作流指定的调用约定来申明(定义);
3、他的调用时机由工作流决定,回调函数的实现者不能直接调用回调函数来实现工作流的功能;
2. 回调机制
回调机制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模型,他把工作流内的某个功能,按照约定的接口暴露给外部使用者,为外部使用者提供数据,或要求外部使用者提供数据。
=======================================================
java回调机制:
软件模块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接口,从调用方式上,可以把他们分为三类:同步调用、回调和异步调用。
同步调用:一种阻塞式调用,调用方要等待对方执行完毕才返回,它是一种单向调用;
回 调:一种双向调用模式,也就是说,被调用方在接口被调用时也会调用对方的接口;
异步调用:一种类似消息或事件的机制,不过它的调用方向刚好相反,接口的服务在收到某种讯息或发生某种事件时,会主动通知客户方(即调用客户方的接口)。
回调和异步调用的关系非常紧密:使用回调来实现异步消息的注册,通过异步调用来实现消息的通知。
========================================================
用Java里的例子:
package callbackexample; public interface ICallBack { //需要回调的方法 public void postExec(); }
另外的一个类:
package callbackexample; public class FooBar { //组合聚合原则 private ICallBack callBack; public void setCallBack(ICallBack callBack) { this.callBack = callBack; doSth(); } public void doSth() { callBack.postExec(); } }
第二个类在测试类里面,是一个匿名类:
package callbackexample;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oBar foo = new FooBar(); foo.setCallBack(new ICallBack() { public void postExec() { System.out.println("在Test类中实现但不能被Test的对象引用,而由FooBar对象调用"); } }); } }
上诉的代码:
1.两个类:匿名类和FooBar
2.匿名类实现接口ICallBack(在test测试的main方法中用匿名类的形式实现)
3.FooBar 拥有一个参数为ICallBack接口类型的函数setCallBack(ICallBack o)
4.匿名类运行时调用FooBar中setCallBack函数,以自身传入参数
5.FooBar已取得匿名类,就可以随时回调匿名类中所实现的ICallBack接口中的方法
==================================
1。首先回调方法的概念与“构造方法”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它不是指java中某个具有特殊意义或用途的方法。
2。称它为方法的“回调”更恰当一些,它是指方法的一种调用方式。任何一个被“回调”的方法,皆可称之为“回调方法”
3。方法的回调通常发生在“java接口”和“抽象类”的使用过程中。
假设有接口名为 ICallBack 其中有方法名为postExec()
有类Myclass 实现了该接口,也就是一定实现了postExec()这个方法。现在有另一个类FooBar它有个方法 setCallBack(ICallBack callBack) ,并且setCallBack方法调用了callBack的postExec()方法。
如果现在,我们使用一个Myclass 的实例myClass,将它作为参数带入到setCallBack(ICallBack callBack)方法中,我们就说setCallBack(ICallBack callBack)方法回调了myClass的postExec()方法。
==========================================================
========================================================================
其技巧就是:定义一个简单接口,并在该接口中声明我们要调用的方法。
下面举一个例子:
假定我们希望在某个事件发生时得到通知。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接口:
/*
* 在某个事件发生时得到通知.
*/
public interface InterestingEvent {
public void interestingEvent();
}
此接口中的方法,是个没有返回值的也没有任何参数,如果您愿意也可以有返回值,也可以带参数.这就要看具体需求而定.
这使得我们可以控制实现该接口的类的任何对象。因此,我们不必关心任何外部类型信息。与在将 C++ 代码用于Motif 时使用窗口小部件的数据域来容纳对象指针的难以控制的 C 函数相比,这种方法要好得多。
实现接口的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CallMe implements InterestingEvent {
public CallMe() {
}
public void interestingEvent() {
System.out.println("发生了打印事件,哈哈");
}
}
public class CallYou implements InterestingEvent {
public CallYou() {
}
public void interestingEvent() {
System.out.println("发生了查询事件,哈哈");
}
}
发出事件信号的类必须等待实现了 InterestingEvent 接口的对象,并在适当时候调用 interestingEvent() 方法。
public class EventNotifier {
private InterestingEvent ie;
private boolean somethingHappened ;
public EventNotifier() {
somethingHappened = true ;
}
public void setInterestingEvent(InterestingEvent ie){
this.ie = ie ;
}
public void doWork(){
if(somethingHappened){
ie.interestingEvent();
}
}
}
下面做一下测试.
public class Test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llMe cm = new CallMe();
CallYou cy = new CallYou();
EventNotifier en = new EventNotifier();
en.setInterestingEvent(cm);
en.doWork();
en.setInterestingEvent(cy);
en.doWork();
}
}
此测试在发生指定的调用CalMe事件时,就扫行CallMe下的命令,如发生CallYou事件时,就调用CallYou下的命令.此种方法可以结合Command模式.实现MS-Windows 和 X Window System 事件驱动编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