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source={{ uri: i }} style={{ height: array[key] * (width - _getWidth(45)) / 2, width: (width - _getWidth(45)) / 2, resizeMode: 'cover' }} />
其中的source里面有俩种使用方式一种是这个网络图片的,这个就没什么好说吧。uri加上连接。
其中讲另一个问题就是require('../../img/company.png')的这个方式记住了- -这个东西里面的连接和require是不能分开的。如果分开了聚会报错了。
所以你想要给image设置底图应该使用三目运算法去解决。比如这样把
<Image source={i?{ uri: i }:require('../../img/company.png')} style={{ height: array[key] * (width - _getWidth(45)) / 2, width: (width - _getWidth(45)) / 2, resizeMode: 'cover' }} />
那么就这样设置简单的。然后Image里面的resizeMode是一个比较经常使用到的地方
有这些属性'cover',' contains ','stretch','repeat','center'
cover:在保持图片宽高比的前提下缩放图片,直到宽度和高度都大于等容器视图的尺寸(如果容器有padding内衬的话,则相应减去)译注:这样图片完全覆盖甚至超出容器,容器中不留任何空白
contain:在保持图片宽高比的前提下缩放图片,直到宽度和高度都小于等于容器视图的尺寸(如果容器有padding内衬的话,则相应减去)译注:这样图片完全被包裹在容器中,容器中可能留空空白
stretch:拉伸图片而不维持宽高比,直到宽高都刚好填满容器。
repeat:重复平铺图片直到填满容器图片会维持原始尺寸。
center:居中不拉伸
其中图片,还有这些函数
onLayout 函数
当元素挂载或者布局改变的时候调用,参数为:{nativeEvent: {layout: {x, y, width, height}}}。
onLoad 函数
加载成功完成时调用此回调函数。
onLoadEnd 函数
加载结束后,不论成功还是失败,调用这个回调函数。
onLoadStart 函数
加载开始时调用
然后呢里面还可以设置borderWidth这个东西就是设置边框之流的。那么圆角也是必然靠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