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关于云网络
《云数据中心网络技术》简介
本书由多年从事半导体交换芯片技术研发的Intel技术专家Gary Lee撰写、人邮出版社出版,重点讨论数据中心内部的网络(DCN),核心为数据中心的演变以及交换技术的发展。
前言
在进入云计算时代之前(电信泡沫破灭前夕),交换结构芯片的设计方案多达二、三十种。电信泡沫后,以Intel为主导的ASI组织曾大力推动PCI-E接口交换芯片的发展,但最终以太网统一了江湖。
第一章:云网络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有数量庞大的物理服务器,这些服务器的用途是为客户端的设备(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或手机)提供信息服务。所有这些服务都离不开网络。
网络协议栈
最经典的7层OSI(Open Sysytems Interconnect)网络模型,但在实际应用中,网络模型往往被简化成3层:
- 交换层(主要指以太网,负责数据的传输/搬运,承担管道的角色)
- 路由层(主要指TCP/IP协议,TCP主要负责数据的打包工作、类似于快递员的拦件工作,IP主要负责所有的寻址工作、类似快递公司的整个物流和派送过程)
- 应用层(主要指承载各种业务的应用或服务,类似快递的收件人和发件人、给交换层和路由层找事干的角色)
通常,应用层产生的数据会被分割成N份之后再传输,每一份被称为帧、又叫数据包。监控系统运作时、运维人员故障排查时通常会进行抓包——通常指的就是这些数据包,标准以太网数据包(每一帧)的大小通常在64~1522个字节,特殊情况下可超过16K字节。一个数据包(帧)的结构大致如下:
L2报头 | L3报头 | 可变长度数据 | 校验码 |
---|---|---|---|
相当于邮编 | 相当于收件人详细地址 | 相当于快递物品(可大可小、可轻可重) | 相当于快递投保机制 |
这里请注意三个概念:帧、包、报文。
云网络的特征
服务器虚拟化是云数据中心的主要特征(当然,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也是,云就是计算、存储和网络的全面虚拟化),但组网是大型数据中心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科、华为这样的巨头在数据中心市场做的就是这份买卖。
作为企业数据中心的拥有者,成本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以太网成熟且健壮的技术特性和低廉的成本优势,逐渐称为云数据中心的优选。在本书中,作者将建立在以太网基础上的大二层网络称为云数据中心网络;认为采用以太网、对服务器虚拟化、使用桥接标准连接交换机、满足弹性扩展需求、并且可以使用软件控制,是云网络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