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nux 下的用户管理
1 linux下的用户:
1 超级用户:root 具有一切权限 UID 值为 0
2 普通用户:具有有限的权限 UID值为 500-6000
3 伪用户:为了方便系统管理,满足相应的系统进程文件属主的要求,不能登录,UID 1-499(如 apche)
2 passwd /etc/passwd 只定义账号不定义口令 该文件中一行定义一个用户,分七个部分
账号名称:root
用户密码:x(代表有密码)
用户标示码(用户id)0
组标识码(用户组id)0
用户相关信息:root
用户家目录:/root
用户环境:/bin/bash (shell)
3 /etc/shadow 这个文件只有root用户可以读 这个文件用冒号间隔9个字段
用户名:root
口令:存放加密的口令。如果这个口令的第一个字符是!表示这个用户不能登录
最后一次修改时间:(秒)
最大时间间隔:0可以随时改变(密码过几天可以改)
最小时间间隔:(过几天必须改密码)99999(表示永远不过期)
警告时间:(修改密码 提前几天警告)默认是1周
不活动时间:过了修改密码时间 还可以用几天
失效时间:多长时间失效
2、 用户帐户管理
1、 手动创建帐户:
1 在/etc/passwd中添加一条记录
2 创建用户主目录
3 在用户主目录中设置默认的配置文件
4 设置用户初始口令
2、useradd 或 addvser(命令创建)如:
useradd –u(用户id) 600 –g(用户组)500 -G(用户的附加组)502 –d (家目录)/home/www - s(指定shell) /bin/sh –c(指定全名) mytest me(用户名)
passwd me(给用户me创建密码)
3、 userdel(删除用户) –r(可以删除用户家目录及用户所有信息)
4、 usermod –l my me(把登录名me修改为my)
5、 usermod –L my (锁定用户,禁止登录)
6、 usermod –U my (解锁)
7、 通过密码锁定用户:
passwd –S my (查看用户密码状态)
passwd –l my(锁定)
passwd –u my(解锁)
3、 用户组的管理
1、私有组:创建一个新的用户时,若没有指定他所有的组,linux就建立一个和该用户同名的私有组
2、标准组:标准组可以容纳多个用户,若使用标准组,在创建一个新的用户时就应当指定该用户所属的组
3、组文件:/etc/group 冒号分成四个部分
组名:用户登录时所在的组名
组口令:一般不使用
GID:组标识
组内用户列表:
4、添加用户组:
useradd 用户名user (创建用户时会创建一个和用户名称相同的组名)
groupadd 组账号名 (该组账号大于500)
5、改组名:groupmod –n 新组名 源组名
6、删除组账号:groupdel 组账号(不能删除私有组,如果有用户,先要删除用户)
7、把用户添加到组:
useradd –g 组名 用户名(查看:tail -5 /etc/group 与tail -5 /etc/passwd)
gpasswd –a 用户名 组账号名
8、查看用户组:
groups 用户名(查看用户在哪个组)
9、 把用户从组移除:
gpasswd –d 用户名 组名
10、 看用户的UID(用户id)和GID(组id)
id –g 或-G 或-u 用户名
11、 查看用户相关信息
finger –l(长格式)-s(短格式)用户名
4、变换用户身份:
1 su 用户名 (如果从管理员到普通用户不用密码)只改变身份,配置文件不变
2 su – 用户名 (所有都变了)
3 只允许root登录(可以在/etc/目录下建立一个名为nologin的文件)
5、文件权限管理:
1 chmod a(所有) u(用户)g(组) o(其他用户)(+-=)(rwx) 文件名
如:chmod a=rwx 文件名(给所有用户附上读写执行的权限)
2 八进制数字组合
0 什么也没有
1 执行
2 写
3 (1+2) 执行 写
4 读
5 (1+4)读 执行
6 (4+2)读 写
7 (1+2+4)读写执行
如:chmod 7(用户)7(组)7(其他用户) 文件名
3 改变目录及目录下的所有权限;chmod –R 权限 目录
4 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所有人:
chown –R(包括子目录) 用户名 文件或目录
5改变文件或目录的组
chgrp –R(包括子目录) 组 文件或目录
6 chown –R(包括子目录)用户名.组名 文件或目录(用户名组名一起变)
7 设置文件默认生成掩码
umask (默认022)
目录 :755 + 022 = 777
文件 :644 + 022 +111 =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