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各种新奇的需求五花八门,就此小型的新产品越来越多,但是往往研发团队无法100%对相关的需求和技术把控。突发灵感,梳理出一种针对该情况的研发思路。以后可以靠这种思路制定自己的研发计划。(怕忘了,先记下来)。
二、分析
对于小型嵌入式新产品,就开发方面,其往往有以下特点:
1、会用到一些自身团队无法把控的技术;
2、产品的需求无法100%确定,也无法100%被验证
(比如,某些性能方面无法确定技术能够达到什么层面;某个功能无法确定是否真能满足目标的产品任务;无法避免想当然的认为技术能够达到某一个性能,但实际是达不到的,等等)。
3、产品需求一旦确定,后期很难变化
三、解决思路
针对以上特点,可讲产品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即预研阶段,工程化阶段。
一、预研阶段
该阶段的目标是快速产生能够实现完整需求的产品,但不必在意采用什么样的pcba、结构、软件架构。采用增量模型、或着螺旋模型开发。
该阶段侧重对需求的确认,以及对技术的确认。其pcba可维护性、可调式性、以及与结构的配合程度都可能存在问题;其结构可能是通过东拼西凑出来各种补充得到的,可能存在大量冗余部分;该部分的软件架构,该部分软件架构可能已经被破坏的七零八落、乱七八糟(以为需求的不断改动、硬件的不断改动、里面充满了补丁)
改阶段的结果测终于需求端。需求的确认、需求的验证等等。
二、工程化阶段阶段
该阶段,本质上是对产品的一次重构。
嵌入式小产品后期需求很难改变的特点,可以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采用瀑布模型,对pcba、结构、代码架构严格审核,完成最终的产品。
改阶段侧重点在产品的生产、技术的维护阶段。比如,软件架构可以根据确定的需求和前期的经验来严格设计,实施时对代码质量、可维护性进行严格把控。
四、结语
该产品仅限于探索性的新产品新项目。前一阶段对应用户需求,后一阶段对应生产和维护。将二者分为两个不同的侧重点,可以减少研发是做决策的难度(第一阶段、软件架构不必考虑那么对,直接上手写完成功能即可;第二阶段再考虑可读性、可靠性、可维护性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