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型嵌入式新产品软件开发流程一点想法

一、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各种新奇的需求五花八门,就此小型的新产品越来越多,但是往往研发团队无法100%对相关的需求和技术把控。突发灵感,梳理出一种针对该情况的研发思路。以后可以靠这种思路制定自己的研发计划。(怕忘了,先记下来)。

二、分析

对于小型嵌入式新产品,就开发方面,其往往有以下特点:

1、会用到一些自身团队无法把控的技术;

2、产品的需求无法100%确定,也无法100%被验证

        (比如,某些性能方面无法确定技术能够达到什么层面;某个功能无法确定是否真能满足目标的产品任务;无法避免想当然的认为技术能够达到某一个性能,但实际是达不到的,等等)。

3、产品需求一旦确定,后期很难变化

三、解决思路

针对以上特点,可讲产品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即预研阶段,工程化阶段。

一、预研阶段

该阶段的目标是快速产生能够实现完整需求的产品,但不必在意采用什么样的pcba、结构、软件架构。采用增量模型、或着螺旋模型开发。

该阶段侧重对需求的确认,以及对技术的确认。其pcba可维护性、可调式性、以及与结构的配合程度都可能存在问题;其结构可能是通过东拼西凑出来各种补充得到的,可能存在大量冗余部分;该部分的软件架构,该部分软件架构可能已经被破坏的七零八落、乱七八糟(以为需求的不断改动、硬件的不断改动、里面充满了补丁)

改阶段的结果测终于需求端。需求的确认、需求的验证等等。

 

二、工程化阶段阶段

该阶段,本质上是对产品的一次重构。

嵌入式小产品后期需求很难改变的特点,可以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采用瀑布模型,对pcba、结构、代码架构严格审核,完成最终的产品。

改阶段侧重点在产品的生产、技术的维护阶段。比如,软件架构可以根据确定的需求和前期的经验来严格设计,实施时对代码质量、可维护性进行严格把控。

 

四、结语

该产品仅限于探索性的新产品新项目。前一阶段对应用户需求,后一阶段对应生产和维护。将二者分为两个不同的侧重点,可以减少研发是做决策的难度(第一阶段、软件架构不必考虑那么对,直接上手写完成功能即可;第二阶段再考虑可读性、可靠性、可维护性这些问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