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 Facebook 读书笔记

本书深入解析Facebook的企业文化与技术选择,强调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对比了与Google不同的工程师培养方式。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Inside Facebook.jpg
利用电脑启动、收邮件的一些零散时间,看完了这本 Inside Facebook 翻译版,感觉有所得。有些朋友说没看到”实质性”的东西,什么是”实质性”的东西? 难道你要看到”成功宝典”么? Facebook 只有一个,东施效颦的模仿者学其形或许还成,学其神就难了。

观点
  • 任何一件没有全力以赴的事情,都会对其它员工造成不良影响 … 一个成功的公司的公司,绝对不应该允许其员工只是简单地维持现状。
  • 对于不需要第二天早上八点半爬起来送孩子上学的年轻人来说,熬夜工作是一种纯粹的乐趣。
  • 若是待遇不错,客服人员是公司最能解决问题的人手。他们甚至会发自内心地以愉悦的面貌投入工作。

细节
  • Google 趋向于招聘领域内的知名专家,而 Facebook 则鼓励工程师成为多面手。

Note: 一个公司能有几个技术上能包打通关的人(比如 @Livid 同学)是幸事。但在国内,往往走从的路线。

任何公司里都只有一小部分工程师是最出成果的。

Note: 这么说是不是会伤害很多人? 但这的确是一句真话。对于公司来说,如何在创业初期找到的人都是这一小部分工程师? 对于个人来说,在创业团队如何成为这样的一小部分工程师?

现在 Facebook 内部还在用 Trac 。

Note: 工具无所谓轻量级重量级之分。Trac ,可能上一点规模的开发团队都不屑一顾了,看看Facebook,用的挺好。

简化会议

Note: 虽然没看到 Facebook 如何开会的,如果 CEO 在会议上的 PPT 都不超过 5 页,其他人也不会好意思来进行冗长的会议。

CEO 肖恩在生活细节上非常马虎。

Note: 嗯,如果你也有同样的特点,没准也能做CEO呢…

这本书尽管翻译行文上有一些不一致和粗糙的地方,但还是指的一看的。毕竟应该看传递出来有价值的那一部分,盯着一本书的缺点就没意思了。这本书定价不贵,建议买一本也算支持译言翻译小组辛苦的劳动了。

EOF

BTW: 最近工作、私事都很多,奥运也来了,可能更新频率会不那么高了,朋友们见谅!

Google+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