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使用感受

本文围绕豆瓣展开讨论,指出对于Web 2.0站点需坚持使用才能体会其好坏,如Flickr和豆瓣用户体验佳。不看好豆瓣当前Tag功能,认为对商品标题进行Tag分类牵强,但评论有必要Tag分类。还提及豆瓣的比价和评论内容是潜在赢利点,会影响用户消费取向。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豆瓣最近已经赢得了足够的注意力。说起来有趣,我在读书杂志上第一次看到豆瓣的那个还不够豆腐块大的广告的时候还以为是一个传统的旧书交流站点呢.对于很多贴着 Web 2.0 标签的新站点和新的 Web 服务,必须坚持使用才知道究竟是好玩儿不好玩儿。比如,Flickr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站点的时候真有点不屑一顾的感觉:不就是一个图片收藏管理的站点么? 但是 Del.icio.us 的经验告诉我,虽然是一个很土的想法,也有可能成为很酷的工具。坚持使用下去,就会发现 Flickr 真的无愧于”图片收藏的 Google 这个称号”. 而对于豆瓣呢 ? 似乎没办法定义它。但它和 Flickr 一样,用户体验做的真好。

豆瓣我不看好的是他的 Tag 功能。或者数对现在的 Tag 定位不太赞同。一个商品,很难在把它进行 Tag 化的,你看现在 豆瓣 中的那些 Tag ,很多真是风牛马不相及的。因为书、DVDCD这些东西如果非要针对标题进行 Tag 分类是有些牵强的.比如《红拂夜奔》这本书,标签为:小说 (2) 我的精神家园 (1) 王小波 (1),意义不大,不是么?但是,并不是说豆瓣不应该出现 Tag .针对图书等的评论绝对是有必要 Tag 分类的。

豆瓣比较有趣的两个”点”是”比价“和”评论内容“.而且这两个是潜在的赢利点。

评论内容话语权的表现。相信随着用户的增加,大量鲜活的评论内容绝对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影响力就会带来赢利的机会。

比价.目前豆瓣已经能够针对一些站点的商品进行价格对比。国内目前来看还没有很成功的价格比较的成功站点。评论内容加上比价,必然会对用户的消费取向产生一定的影响。

当然,豆瓣所”使用”的概念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唠叨了

豆瓣, Tags

Google+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