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晖入交大,无悖于“读书无用”论
文/飞天含雪
近来看到台球王子丁俊晖被上海交大破格录取,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成了大家讨论的“旗舰”话题。丁俊晖之举,不少人认为其是在借此重新审视教育的育人作用,甚至是对其之前谈到的“读书无用”论的彻底颠覆。但以笔者看来,此举不但不悖于“读书无用”论,甚至对“读书无用”论有很强的支持作用。为什么,笔者列举了以下理由,仅供大家参考:
一.中国教育步入品牌化建设的进程
中国经济目前是市场经济,一切由市场决定;中国教育目前是产业教育,一切与经济挂钩。两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而一个产业要发展,必然需要一批拥有“品牌价值”的领头羊 ------ 这就是为什么名校要争先恐后去注册商标了。这可以看到中国教育正步入品牌化建设漫长而艰巨的进程。传统的思维认为,教育要以学术为基础,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 众人皆知,是人都要赚钱吃饭,这年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何况“久经沙场”“经验老到”的中国教育者们。所以,中国教育者开始考虑这把这种储备已久的资源开始发掘和变现 ---- 大学步入品牌化建设进程就是一个重要表现。
比如之前李宇春入北大讲堂,川大诚聘吕良伟等等事件,说白了就是要靠明星来为自己装饰门面,强化自身品牌 ------ 表面上可以获取明星效应,深入看来有利可图 ----- 谁说的清楚他们背后到底干了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对李宇春等人而言,也可以弥补在学术方面的空白,双赢局面,何乐而不为?
因此,大学抛弃“学术化”建设,转而“品牌化”建设是“识时务”的明智做法。中国教育可以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但绝不能因此而砸了自己的招牌,哪怕他只剩下一块皮包骨头,也要打肿脸充胖子。无怪乎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要对中国教育大唱赞歌了。难道七老八十的杨教授也悟出该教育之道?
二.交大迎娶丁俊晖------拿自己的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
丁俊晖是名人,能成为世界级的台球高手实为不易;上海交大是名校,曾培养过诸多叱诧风云的人物。红花配绿叶,名人对名校,天经地义,以笔者看来,此次丁俊晖和上海交大联姻虽然如同杨振宁教授和翁帆联姻一样“乱伦”,但笔者相信,此次联姻一定是天作之合,可龙凤呈祥。
有的“愤青”可能心里极不平衡,要驳斥丁俊晖了 ------ 他丁俊晖除了一杆子台球打得像样之外何德何能嫁入交大这个豪门?有本事一起参加高考公平竞争,我闭上眼睛都能考过他。这批人人纯属“庸人自扰”------ N多年前,北大校长蔡元培就提出要“百花齐放”,“兼容并包”,甚至不拘一格降人才。今天丁俊晖能入交大,实在是对此的勇敢尝试,是中国教育的一大进步。再说了,丁俊晖可以拿到交大的offer,再杀个回马枪 ------ 不去交大以鄙视交大,鄙视中国教育,彻底捍卫“读书无用论”(因为对他来说交大学历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这些您能做到吗?
当然,丁俊晖不可能那么做,但侧面反映了中国教育的“软弱无力” ----- 就业严峻,学术无果,于是病急乱投医,拿自己的脸去贴明星的冷屁股,沾明星的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拔得头筹。
两个方面看来,丁俊晖入交大,无疑对他“读书无用论”的整个体系都是有支持作用的,联系一些教育腐败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大学,非有大师之谓也,不过是“纨绔子弟”,“明星大腕”自由出入的“娱乐”场所而已。照这样下去,中国教育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