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波那契数列最早是根据兔子繁殖问题而产生的,大致有这样的一个数列:1,1,2,3,5,8,13,。。。,其中第一、第二项固定为1,后面每一项都是前面两项之和。使用数学公式就是f(n) = f(n-1)+f(n-2)。
直观来看,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通过递归求解。
public static long fib1(int n) {
if(n<1)
return -1;
if(n==1||n==2)
return 1;
return fib1(n-2)+fib1(n-1);
}
这种算法,时间复杂度为O(n*n)。因为递归算法,需要分解和回归,两次都很耗时间。而且随着n的增大,这个算法时间复杂度会指数级增长。
接着,算法改进。这个数列,其实每一项,通过计算都是可以得到的,我们从1到n,依次计算f(n),然后将计算结果存入一个数组(这里需要申请一个数组存储结算结果),最后返回f(n)的结果,问题就解决了。
public static long fib2(int n) {
if(n<1)
return -1;
long[] data = new long[n+1];
data[1] = 1;
data[2] = 1;
for(int i=3;i<=n;i++)
data[i] = data[i-1] + data[i-2];
return data[n];
}
算法复杂度一下子就发生了改变,从O(n*n)变为O(n),但是空间复杂度增加了,因为申请了数组。
接着,算法还可以改进,因为我们只需要求最后的结果,而且我们借助一个中间变量,保存最新计算的结果,不需要申请数组。这种算法也叫动态规划算法。就是迭代计算每个结果,直到计算出n的结果。
public static long fib3(int n) {
long i,a,b;
if(n<1)
return -1;
if(n==1||n==2)
return 1;
a = 1;
b = 1;
for(i=3;i<=n;i++) {
b = a + b;
a = b - a;
}
return b;
}
时间复杂度还是O(n),而空间复杂度变为了O(1)。
这里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直接根据公式计算,这里的计算公式:
public static long fib4(int n) {
double result = 0;
double sqrt5 = Math.sqrt(5);
result = (Math.pow((1+sqrt5)/2, n)-Math.pow((1-sqrt5)/2,n))/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