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python的装饰器,需要先理解函数闭包,相信有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员都会有闭包的思想。在python中的闭包:
什么是闭包:
在函数内部再定义一个函数,并且这个函数用到了外边函数的变量,那么将这个函数以及用到的一些变量称之为闭包
#定义一个函数 def test(number): #在函数内部再定义一个函数,并且这个函数用到了外边函数的变量,那么将这个函数以及用到的一些变量称之为闭包 def test_in(number_in): print("in test_in 函数, number_in is %d"%number_in) return number+number_in #其实这里返回的就是闭包的结果 return test_in #给test函数赋值,这个20就是给参数number ret = test(20) #注意这里的100其实给参数number_in print(ret(100)) #注意这里的200其实给参数number_in print(ret(200))
运行结果如下图
in test_in 函数, number_in is 100 120 in test_in 函数, number_in is 200 220
再看一个闭包的例子:
def line_conf(a, b): def line(x): return a*x + b return line line1 = line_conf(1, 1) line2 = line_conf(4, 5) print(line1(5)) print(line2(5))
这个例子中,函数line与变量a,b构成闭包。在创建闭包的时候,我们通过line_conf的参数a,b说明了这两个变量的取值,这样,我们就确定了函数的最终形式(y = x + 1和y = 4x + 5)。我们只需要变换参数a,b,就可以获得不同的直线表达函数。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闭包也具有提高代码可复用性的作用。
如果没有闭包,我们需要每次创建直线函数的时候同时说明a,b,x。这样,我们就需要更多的参数传递,也减少了代码的可移植性。
闭包思考:
1.闭包似优化了变量,原来需要类对象完成的工作,闭包也可以完成
2.由于闭包引用了外部函数的局部变量,则外部函数的局部变量没有及时释放,消耗内存
什么是装饰器:
装饰器是程序开发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个功能,用好了装饰器,开发效率如虎添翼,所以这也是Python面试中必问的问题,但对于好多初次接触这个知识的人来讲,这个功能有点绕,自学时直接绕过去了,然后面试问到了就挂了,因为装饰器是程序开发的基础知识,这个都不会,别跟人家说你会Python, 看了下面的文章,保证你学会装饰器。
看一个闭包到装饰器到转换例子:
def w1(func): def check_login(): print("--------------check_login---------------") return func() return check_login def f1(): print("--------f1--------") f1 = w1(f1) f1()
定义了一个外函数w1,在外函数里定义了内函数check_login,并且给w1这个函数传参的fun在return时执行了。在下面定义了f1打印一句f1的话,倒数第二行进行w1函数调用,并且把f1传参,此时执行w1并且把表达式左值得到check_login函数的引用,赋值给右值f1。最后调用f1,实际上是调用check_login()结果:打印----------chekc_login--------------,打印--------f1----------
重要代码来了:
def w1(func): def check_login(): print("--------------check_login---------------") return func() return check_login @w1 def f1(): print("--------f1--------") # f1 = w1(f1) f1()
@w1就是我们要理解的装饰器,他的作用就是和 f1 = w1(f1)一样,他是对他下面对函数f1进行装饰,而装饰无非就是调用了w1并对f1进行了
再看个复杂一点对装饰器:
#定义函数:完成包裹数据 def makeBold(fn): def wrapped(): return "<b>" + fn() + "</b>" return wrapped #定义函数:完成包裹数据 def makeItalic(fn): def wrapped(): return "<i>" + fn() + "</i>" return wrapped @makeBold def test1(): return "hello world-1" @makeItalic def test2(): return "hello world-2" @makeBold @makeItalic def test3(): return "hello world-3" print(test1()) print(test2()) print(test3())<b>hello world-1</b>
<i>hello world-2</i>
<b><i>hello world-3</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