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时间复杂度的阶有:
O(1) :常量时间阶
O(㏒n) :对数时间阶
O (nk): k≥2 ,k次方时间阶
例1
}
由于是一个三重循环,每个循环从1到n,则总次数为: n×n×n=n3 时间复杂度为T(n)=O(n3)【立方阶】
例2
将x自增看成是基本操作,则语句频度为1,即时间复杂度为O(1) 。【常量阶】
如果将s=0也看成是基本操作,则语句频度为2,其时间复杂度仍为O(1),即常量阶。
例3
语句频度为:2n,其时间复杂度为:O(n) ,即为【线性阶】。
例4
for(j=1; j<=n; ++j)
定理:若A(n)=amnm +am-1nm-1+…+a1n+a0是一个m次多项式,则A(n)=O(nm)
例5
语句频度为:
=(n-1)(n-2)/2 =n2-3n+2
一个算法时间为O(1)的算法,它的基本运算执行的次数是固定的。因此,总的时间由一个常数(即零次多项式)来限界。而一个时间为O(n2)的算法则由一个二次多项式来限界。
以下六种计算算法时间的多项式是最常用的。其关系为:
当n取得很大时,指数时间算法和多项式时间算法在所需时间上非常悬殊。
例1:素数的判断算法。
void prime( int n)
{
int i=2 ;
while ( (n%i)!=0 && i*1.0< sqrt(n) )
if (i*1.0>sqrt(n) )
else
}
嵌套的最深层语句是i++;其频度由条件( (n% i)!=0 && i*1.0< sqrt(n) )决定,显然i*1.0< sqrt(n) ,时间复杂度O(n1/2)。
或者说是O(sqrt(n));
例2:冒泡排序法。
Void bubble_sort(int a[],int n)
{
change=false;
for (i=n-1; change=TURE; i>1 && change; --i)
for (j=0; j<i; ++j)
if (a[j]>a[j+1])
}
最好情况:0次
最坏情况:1+2+3+⋯+n-1=n(n-1)/2
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