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第四、五章)的学习笔记

本文阐述了良好的代码规范,包括缩进、语句分隔、命名规则等,以及团队协作中常见的开发流程,如CodeandFix模式、瀑布模型、生鱼片模型和RUP流程,对比了各自的优缺点。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第四章
一、代码规范
1、缩进用4个空格比较好,因为tab有时候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显示不同的长度,影响阅读。
2、不要把多条语句放在一行。
3、@public和@private 前应该用一个空格来缩进
4、命名,不要随意命名,变量命名尽量能让程序员看出变量的类型,由多个单词组成的变量不同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
5、注释,不是注释该代码怎么做的,而是应该注释该代码有什么用。
6、函数,只做一件事,并且做好这件事


二、代码复审
屏幕快照 2020-07-30 上午11.55.15.png


第五章
本章主要讲了团队协作的模式流程,各种流程的利弊。
开发流程有以下几种模式:
1、写了再改模式(Code and Fix)
屏幕快照 2020-07-30 上午11.14.15.png
该模式是大家上来就写代码,不需要做过多的准备,对一些只用一次的程序,和一些实用性不高的演示程序有比较高的效率,但是对要长期使用,而且有后续开发维护的程序有很大的缺点。
2、瀑布模型 (Waterfall model)
屏幕快照 2020-07-30 上午11.17.47.png
该模型描述了单向的、不可逆的流程,而且相邻步骤可以喜欢回溯修改,但是缺点时该瀑布模型各个步骤是相互分离的,而软件开发的各个步骤有很大的关联性,不能完全的分离,其次时该软件如果采用该模型,软件开发者要到最后才能知道软件的原型并试用,但是开发者一般在软件设计之初就大概知道了软件的原型。
3、瀑布模型的变形 生鱼片模型(各个模块像生鱼片一样重叠在一起)
屏幕快照 2020-07-30 上午11.26.55.png
这个模型解决了之前瀑布模型之中各个步骤是分离的缺点,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无法知道每个步骤究竟什么时候结束,无法得到确切时间。
因此又引入子瀑布模型
屏幕快照 2020-07-30 上午11.29.36.png
但是其中的子系统测试结束后,还要把所有子系统测试最后去做系统测试,难度比较大,而且用户要到最后才能看到结果,时间过长。
4统一流程(RUP)
RUP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整合在一个统一的框架里。要完成该软件,团队的各个成员要在不同的阶段去做不同的事情。
第一步、业务建模。理解用户的工作流程,再用精确的语言把工作流程表示出来。
第二步、需求。有了对工作流程的理解以后,我们就知道了用户的需求,我们的软件要有什么功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三步、分析和设计。将需求转化成系统的设计 ,这一步我们的成员就知道系统有哪些模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如何。
第四步、实现。工程师通过手工或自动化的手段把可执行的系统搭建出来。(敲代码)
第五步、测试和部署。测试系统,并生成软件的beta版本
第六步、软件的交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