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的特征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现实生活中的业务在计算机中的映射,而现实生活中的业务其实就是一个个对象协作的过程。面向对象编程就是按现实业务一样的方式将程序代码按一个个对象进行组织和编写,让计算机系统能够识别和理解用对象方式组织和编写的程序代码,这样就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业务对象映射到计算机系统中。

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有封装、继承 、抽象、多态等4个主要的特征。

1封装:

封装是保证软件部件具有优良的模块性的基础,封装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软件部件的“高内聚、低耦合”,防止程序相互依赖性而带来的变动影响。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中,对象是封装的最基本单位,面向对象的封装比传统语言的封装更为清晰、更为有力。面向对象的封装就是把描述一个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的代码封装在一个“模块”中,也就是一个类中,属性用变量定义,行为用方法进行定义,方法可以直接访问同一个对象中的属性。通常情况下,只要记住让变量和访问这个变量的方法放在一起,将一个类中的成员变量全部定义成私有的,只有这个类自己的方法才可以访问到这些成员变量,这就基本上实现对象的封装,就很容易找出要分配到这个类上的方法了,就基本上算是会面向对象的编程了。把握一个原则:把对同一事物进行操作的方法和相关的方法放在同一个类中,把方法和它操作的数据放在同一个类中。

例如,人要在黑板上画圆,这一共涉及三个对象:人、黑板、圆,画圆的方法要分配给哪个对象呢?由于画圆需要使用到圆心和半径,圆心和半径显然是圆的属性,如果将它们在类中定义成了私有的成员变量,那么,画圆的方法必须分配给圆,它才能访问到圆心和半径这两个属性,人以后只是调用圆的画圆方法、表示给圆发给消息而已,画圆这个方法不应该分配在人这个对象上,这就是面向对象的封装性,即将对象封装成一个高度自治和相对封闭的个体,对象状态(属性)由这个对象自己的行为(方法)来读取和改变。一个更便于理解的例子就是,司机将火车刹住了,刹车的动作是分配给司机,还是分配给火车,显然,应该分配给火车,因为司机自身是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力气将一个火车给停下来的,只有火车自己才能完成这一动作,火车需要调用内部的离合器和刹车片等多个器件协作才能完成刹车这个动作,司机刹车的过程只是给火车发了一个消息,通知火车要执行刹车动作而已。

 

抽象:

抽象就是找出一些事物的相似和共性之处,然后将这些事物归为一个类,这个类只考虑这些事物的相似和共性之处,并且会忽略与当前主题和目标无关的那些方面,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方面。例如,看到一只蚂蚁和大象,你能够想象出它们的相同之处,那就是抽象。抽象包括行为抽象和状态抽象两个方面。例如,定义一个Person类,如下:

class Person

{

        String name;

        int age;

}

人本来是很复杂的事物,有很多方面,但因为当前系统只需要了解人的姓名和年龄,所以上面定义的类中只包含姓名和年龄这两个属性,这就是一种抽像,使用抽象可以避免考虑一些与目标无关的细节。我对抽象的理解就是不要用显微镜去看一个事物的所有方面,这样涉及的内容就太多了,而是要善于划分问题的边界,当前系统需要什么,就只考虑什么。

 

继承:

在定义和实现一个类的时候,可以在一个已经存在的类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把这个已经存在的类所定义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内容,并可以加入若干新的内容,或修改原来的方法使之更适合特殊的需要,这就是继承。继承是子类自动共享父类数据和方法的机制,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

 

多态:

多态是指程序中定义的引用变量所指向的具体类型和通过该引用变量发出的方法调用在编程时并不确定,而是在程序运行期间才确定,即一个引用变量倒底会指向哪个类的实例对象,该引用变量发出的方法调用到底是哪个类中实现的方法,必须在由程序运行期间才能决定。因为在程序运行时才确定具体的类,这样,不用修改源程序代码,就可以让引用变量绑定到各种不同的类实现上,从而导致该引用调用的具体方法随之改变,即不修改程序代码就可以改变程序运行时所绑定的具体代码,让程序可以选择多个运行状态,这就是多态性。多态性增强了软件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例如,下面代码中的UserDao是一个接口,它定义引用变量userDao指向的实例对象由daofactory.getDao()在执行的时候返回,有时候指向的是UserJdbcDao这个实现,有时候指向的是UserHibernateDao这个实现,这样,不用修改源代码,就可以改变userDao指向的具体类实现,从而导致userDao.insertUser()方法调用的具体代码也随之改变,即有时候调用的是UserJdbcDaoinsertUser方法,有时候调用的是UserHibernateDaoinsertUser方法:

UserDao userDao = daofactory.getDao(); 

userDao.insertUser(user);

 

比喻:人吃饭,你看到的是左手,还是右手?

### 面向对象编程的主要特征和概念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OOP)是一种基于特定规范、模型和风格的程序设计方法,它是许多现代程序设计语言的核心基础[^1]。以下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主要特征及其核心概念: #### 主要特征 1. **封装** 封装是指将数据(属性)和操作数据的行为(方法)绑定在一起,并隐藏对象内部实现细节的过程。通过封装,外部无法直接访问对象的数据成员,而是通过公开接口(即方法)间接访问或修改它们。这种机制提高了代码的安全性和模块化程度[^4]。 2. **继承** 继承允许创建一个新的类(子类),该新类可以重用现有类(父类)的功能并扩展其功能。这不仅减少了重复代码量,还增强了代码的可维护性。例如,在一个动物分类体系中,“狗”可以从“哺乳动物”这一更广泛的类别继承通用特性[^3]。 3. **多态** 多态意味着同一个接口可以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具体来说,它可以指代同一函数名在不同类型上的多种实现方式;或者子类能够覆盖父类中的同名方法以提供更加具体的逻辑处理过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增加了灵活性以及适应未来需求变更的能力[^3]。 #### 核心概念 - **类 (Class)** 类是用来描述一类事物共同特性的抽象模板,包含了这类事物所具备的所有可能状态(属性) 和动作(方法)[^3] 。 它定义了一组具有相似性质的对象集合。 - **对象(Object)** 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代表现实中存在的个体实体。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身份标识(ID),并且拥有独立的状态变量值组合而成的独特表现形式[^2] 。 综上所述,面向对象编程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围绕着实际生活场景构建软件系统,使得复杂问题变得易于理解和解决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开发效率与质量。 ```python class Animal: def __init__(self, name): # 构造器用于初始化对象 self.name = name # 属性 def speak(self): # 方法/行为 pass # 子类需自行实现 class Dog(Animal): # 继承自 Animal 的子类 def speak(self): return f"{self.name} says Woof!" dog_instance = Dog('Buddy') # 创建对象 print(dog_instance.speak()) # 调用方法 -> Buddy says Woof!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