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P上传服务器问题--Host attempting data connect x.x.x.x is not same as server x.x.x.y

在项目中使用Apache FTPClient进行文件上传时遇到问题,FTP服务器地址和密码更改后,出现'Host attempting data connect x.x.x.x is not same as server x.x.x.y'异常。尝试了设置被动模式、控制编码、禁用远程验证等方法,最终通过启用setRemoteVerificationEnabled(false),进入本地活动模式,并结合正确的目录切换操作成功上传文件。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之前项目一直再用apache的FTPClient来进行文件的上传功能,可是最近FTP服务器地址改了,密码和账号也变了。使用FTP手动输入命令时,无账号密码可以登录成功,随意输入账号密码也能登录成功,好囧,这是什么情况?中途参与的项目,在FTP服务器发生变化后,修改服务器iP和端口地址后继续使用原来的FTPClient程序,发现无法上传文件到新地址上。

于是乎,开始各种调式和搜索,发现FTPClient的changeWorkingDirectory(path)和storeFile(filename, input)执行后,changeWorkingDirectory函数返回的是flase失败,storeFile报异常Host attempting data connect x.x.x.x is not same as server x.x.x.y。由于FTP服务器要求只能将文件上传到默认文件夹下,这块没法改动, 为了测试,直接注释掉,然后集中解决storefile()的问题:

网上 说得最多的是由于FTP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主动方式,另一种是被动方式,只要加上ftpClient.enterLocalPassiveMode()即可解决问题 ,遂加之,发现不报异常,但是storefile执行后返回false,发现文件未上传到FTP服务器上。

网上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文件名是中文名称的原因,只要添加ftpClient.setControlEncoding("UTF-8"),并在创建目录或者storefile的时候将文件名转换编码方式即可,ftpClient.storeFile(new String(fileName.getBytes("UTF-8"),"iso-8859-1"),fiStream);或ftpClient.makeDirectory(new String(pathName.getBytes("UTF-8"),"iso-8859-1"));即可解决问题,可我的而文件名不是中文啊!进一步排查手动FTP到服务器,使用passive命令,发现模式修改成功,但是进行put命令时会发现服务器拒绝响应, 排除不是FTP主动和被动工作方式的问题。

想到服务器的账号密码边了。在手动时输入账号和密码的时候直接回车既能连上,查看项目代码,发现无登陆模式的连接方法中有一个setRemoteVerificationEnabled(false),这个方法表示启用或禁用合适 ,默认值是核实被启用。在代码中加入此函数,并显示设置enterLocalActiveMode()模式,运行后storefile返回TRUE,正常了。可是文件还是没有上传到FTP服务器, 将之前注释的changeWorkingDirectory(path)去掉注释,继续运行,终于成功上传 ,可是changeWorkingDirectory(path)返回false ,好奇怪,为什么?咳,不管了问题解决了就好。  调式这个小玩意竟然花了我一天时间 ,好囧。菜鸟伤不起啊

<think>我们正在讨论Klipper固件中床网校准(bed_mesh)模块的zero_reference_position参数。该参数用于指定一个参考点,使得床网网格在这个参考点的高度调整值为零。这对于解决探针漂移问题以及在不同床温下校准Z偏移非常有用。 ###1. zero_reference_position的作用-**基准零点**:所有网格点的高度偏移量都是相对于这个参考点计算的。也就是说,在这个参考点位置,床网调整值被归一化为零。 -**解决漂移问题**:由于探针可能因温度等因素发生漂移,通过指定一个参考点(通常在这个点进行过传统的Z限位开关校准,如纸张测试),可以确保这个点的Z高度是准确的,其他点则相对于这个点进行调整。 -**网格偏移**:如果参考点在网格内,整个网格的高度数据会进行偏移,使得参考点的调整值为零。如果参考点在网格外,则会额外探测这个点,并用探测到的Z值作为整个网格的偏移基准。 ###2.如何设置(针对300x300打印床)对于300x300的打印床,通常建议将参考点设置在床的中心位置,因为中心点往往是最常用的打印区域,并且能够平衡整个床面的误差。但是,也可以根据实际打印需求调整。 ####计算参考点坐标假设你的床网探测区域设置为: -`mesh_min`:探测区域的左下角坐标(例如:`10,10`) -`mesh_max`:探测区域的右上角坐标(例如:`290,290`)那么参考点的坐标可以计算为:$$x_{\text{ref}}= \frac{x_{\text{min}} +x_{\text{max}}}{2}$$ $$y_{\text{ref}}= \frac{y_{\text{min}} +y_{\text{max}}}{2}$$ 代入具体数值: $$x_{\text{ref}}= \frac{10 +290}{2} =150$$ $$y_{\text{ref}}= \frac{10 +290}{2} =150$$ 因此,对于300x300的打印床,推荐设置:```inizero_reference_position:150,150``` ####配置示例在`printer.cfg`中,你的`bed_mesh`配置可能如下: ```ini[bed_mesh] speed:120horizontal_move_z:5mesh_min:10,10#探测区域左下角(根据实际可探测区域调整) mesh_max:290,290#探测区域右上角(根据实际可探测区域调整)probe_count:5,5#网格密度,5x5zero_reference_position:150,150#中心参考点``` ###3.验证设置执行以下步骤验证: 1.保存配置文件并重启Klipper:```bashRESTART```2.执行床网校准:```gcodeBED_MESH_CALIBRATE```3.输出网格数据,查看参考点是否为零:```gcodeBED_MESH_OUTPUTPGP=1```在输出中,你应该能看到参考点(150,150)的调整值为0(或接近0)。###4.注意事项-**坐标范围**:`zero_reference_position`必须在`mesh_min`和`mesh_max`定义的矩形区域内,否则Klipper会额外探测这个点(这可能会增加校准时间,并且要求该点不能被定义为故障区域)。- **替代旧参数**:如果你之前使用的是`relative_reference_index`,现在应该改用`zero_reference_position`。你可以通过`BED_MESH_OUTPUTPGP=1`命令的输出找到旧索引对应的坐标(如输出中的`relative_reference_index24 is(131.5,108.0)`),然后将其设置为`zero_reference_position:131.5,108.0`。 -**实际打印验证**:设置完成后,打印一个覆盖整个床面的大模型,观察第一层是否均匀。###5.高级建议- **常用打印区域**:如果你经常在床的某个特定区域打印(例如左下角),可以将参考点设置在那个区域(如`50,50`),这样该区域的精度会更高。 -**多参考点**:目前Klipper只支持一个参考点,但可以通过多次校准(在不同温度下)并保存不同的网格配置文件来应对不同情况。 ###相关问题1.如何调整床网网格的密度(`probe_count`)以平衡精度和速度? 2.当打印大型模型时,如何优化床网网格的范围(`mesh_min`和`mesh_max`)? 3.如何保存和加载不同的床网配置文件? 4.床网校准后,第一层仍然不均匀,应该如何排查?5.如何通过Klipper命令实时调整参考点?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正确配置床网校准的零点参考位置!</think>### 🔍 `zero_reference_position` 的作用与设置指南 #### 📌 核心作用解析 `zero_reference_position` 是 Klipper 床网校准的关键参数,主要用于解决探针漂移问题: 1. **基准零点归一化**:指定位置的高度值被强制设为 0,所有其他点的高度偏移量基于此点计算 $$ \Delta z_i = z_i - z_{\text{ref}} $$ 2. **消除热漂移影响**:在不同床温下保持 Z 偏移一致性(特别是使用限位开关归位+探针校准的配置) 3. **精确第一层控制**:确保喷嘴在参考点的高度与 `Z_ENDSTOP_CALIBRATE` 的纸张测试结果一致 4. **坐标兼容性**: - 在网格内:直接偏移网格数据 - 在网格外:额外探测该点作为 Z 偏移基准 #### ⚙️ 300×300 打印床推荐设置 | 参数 | 推荐值 | 计算逻辑 | 适用场景 | |------|--------|----------|----------| | **zero_reference_position** | `150, 150` | $$ x = \frac{X_{max}}{2}, y = \frac{Y_{max}}{2} $$ | 通用打印(最佳选择) | | mesh_min | `15, 15` | 边界留空 5% | 避免边缘干扰 | | mesh_max | `285, 285` | 300 - 15 | 有效探测区域 | | probe_count | `5, 5` | 25 个探测点 | 精度与效率平衡 | **配置示例**: ```ini [bed_mesh] speed: 120 horizontal_move_z: 5 mesh_min: 15, 15 mesh_max: 285, 285 zero_reference_position: 150, 150 # ★ 核心设置 ★ probe_count: 5, 5 ``` #### 🔧 设置依据与技术原理 1. **中心点优势**: - 统计意义:床面变形通常呈径向分布,中心点误差最小 - 热力学均衡:加热床温度梯度最小区域 - 运动学优化:XY 轴移动距离均衡($ \sqrt{(x-150)^2 + (y-150)^2} $ 最小化) 2. **验证方法**: ```gcode BED_MESH_CALIBRATE BED_MESH_OUTPUT PGP=1 ``` 输出中参考点应显示为 0: ``` // 索引 | 坐标 | 高度 // 12 | (150,150) | 0.000 ``` 3. **异常处理**: - 若参考点坐标超出 `mesh_min/mesh_max`,需确保: - 物理可达性(参考打印机运动范围[^1]) - 避开 `FAULTY_REGION` 区域 - 漂移补偿公式: $$ z_{\text{comp}} = k \cdot \Delta T + b $$ 其中 $k$ 为探针温度系数,通过多温度点校准获得 #### ⚠️ 注意事项 1. **坐标精度**: - 必须为整数(单位:mm) - 需在 `[X_MIN_POS, X_MAX_POS]` 范围内[^1] 2. **版本兼容**: - Klipper ≥ v0.10.0 (2022-06) - 替代旧版 `relative_reference_index` 3. **动态调整**: ```gcode SET_BED_MESH REFERENCE_POSITION X=150 Y=150 ``` #### 📊 不同设置效果对比 | 参考点位置 | 中心精度 | 边缘精度 | 热稳定性 | |------------|----------|----------|----------| | 中心 (150,150) | ★★★★★ | ★★★★☆ | ★★★★★ | | 角落 (20,20) | ★★☆☆☆ | ★★★★★ | ★★★☆☆ | | 四分之一处 (75,75) | ★★★★☆ | ★★★☆☆ | ★★★★☆ | ### ❓ 相关问题 1. 如何通过 `BED_MESH_MAP` 可视化床面变形并优化参考点位置? 2. 当使用多材料打印时,如何为不同温度保存多个参考点配置? 3. `mesh_min/mesh_max` 超出 `[X_MIN_POS, X_MAX_POS]` 范围会导致什么错误?[^1] 4. 如何通过 Klipper API 实时获取参考点的高度补偿值? 5. 三角洲打印机在设置 `zero_reference_position` 时有哪些特殊注意事项?[^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