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系统的NAND分区

DSK1:

 

扇区大小512B  

 

分区: 标志

Part00     204800 扇区 = 0.5*204800 =102400Kb =100Mb 0x00000000

Part01 * 8192 扇区 = 0.5*8192 =4046Kb =4Mb 0x00000010

Part02 * 6000000 扇区 = 0.5*6000000 =3000000Kb ~3G 0x00000010

Part03 * 1045086 扇区 = 0.5*1045086 =522543KB ~500Mb 0x00000010

 

 

<think>好的,我现在要帮用户解决关于Linux下NAND Flash分区配置的问题。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相关的知识,并结合提供的引用内容来构建一个准确的回答。 用户的问题是关于如何在Linux系统中配置NAND Flash的分区。根据提供的引用内容,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首先,引用[3]提到Uboot没有对NAND Flash进行分区,而是通过bootargs参数传递文件系统信息给内核。这可能意味着分区配置是在内核或设备树中完成的。然后,引用[1]和[2]讨论了MTD分区,特别是mtdblock3是否属于MTD分区,以及分区的起始地址对文件系统加载的重要性。这说明MTD分区在内核启动时被读取,地址必须正确才能加载正确的文件系统。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分区的两种主要方法:通过设备树(DTS)配置和通过内核命令行参数传递。根据引用[3],Uboot使用bootargs传递信息,而设备树配置可能更常见于现代内核。此外,引用[4]和[5]提到了格式化NAND Flash的步骤和访问分区的可能问题,比如mount失败的情况,这可能涉及分区的正确配置和文件系统类型。 我应该分步骤解释分区配置的方法,包括设备树中的MTD分区定义、内核配置确保MTD支持、以及可能的Uboot参数设置。还需要强调地址对齐的重要性,如引用[2]中提到的起始地址错误导致的问题。此外,可能需要提到使用工具如mtd-utils进行分区操作和格式化,如引用[4]中的SD卡启动步骤。 用户可能还关心如何验证分区是否正确创建,比如查看/proc/mtd或使用mtdinfo命令。同时,常见问题如分区地址错误或文件系统不匹配需要提及,并给出解决方法,如检查设备树配置或内核参数。 最后,生成的相关问题应该涵盖工具使用、地址对齐、Uboot与内核的关系、常见错误处理等,帮助用户进一步理解整个流程。</think>### Linux NAND Flash 分区配置方法 #### 1. **设备树(DTS)配置** - 在Linux内核中,NAND Flash分区通常通过**设备树(Device Tree Source, DTS)**定义。需在设备树文件中添加`nand-flash`节点,并明确分区布局: ```dts &nand_controller { nand@0 { partitions { compatible = "fixed-partitions"; #address-cells = <1>; #size-cells = <1>; partition@0 { label = "bootloader"; reg = <0x00000000 0x00200000>; // 起始地址0,大小2MB }; partition@200000 { label = "kernel"; reg = <0x00200000 0x00500000>; // 起始地址2MB,大小5MB }; partition@700000 { label = "rootfs"; reg = <0x00700000 0x0F900000>; // 剩余空间分配给根文件系统 }; }; }; }; ``` - **关键参数**:`reg`属性定义分区的起始地址和大小,需与硬件规格对齐[^2][^3]。 #### 2. **内核配置** - 确保内核启用MTD子系统支持: ```bash CONFIG_MTD=y CONFIG_MTD_NAND=y CONFIG_MTD_PARTITIONED_MASTER=y ``` - 编译后,可通过`/proc/mtd`文件查看分区信息: ```bash cat /proc/mtd ``` 输出示例: ``` dev: size erasesize name mtd0: 00200000 00020000 "bootloader" mtd1: 00500000 00020000 "kernel" mtd2: 0F900000 00020000 "rootfs" ``` #### 3. **Uboot参数传递** - 若未使用设备树分区,Uboot可通过`bootargs`传递分区信息: ```bash setenv bootargs root=/dev/mtdblock2 rootfstype=jffs2 mtdparts=omap2-nand:2M(boot),5M(kernel),-(rootfs) ``` 此命令定义三个分区:`boot`(2MB)、`kernel`(5MB)、`rootfs`(剩余空间)[^3][^1]。 #### 4. **验证与格式化** - **擦除分区**: ```bash flash_erase /dev/mtd0 0 0 # 擦除mtd0分区 ``` - **挂载文件系统**: ```bash mount -t jffs2 /dev/mtdblock2 /mnt # 挂载根文件系统分区 ``` 若出现`Invalid argument`错误,需检查文件系统类型是否匹配(如UBI/YAFFS2/JFFS2)[^5]。 --- ### 关键注意事项 1. **地址对齐**:分区起始地址必须与硬件设计一致,否则内核无法正确加载文件系统。 2. **坏块管理**:NAND Flash需启用OOB(Out-of-Band)处理,推荐使用UBI文件系统自动处理坏块。 3. **文件系统选择**:根据读写需求选择合适类型: - 只读分区:Cramfs/Squashfs - 可写分区:UBIFS/JFFS2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