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自梦境的程序

博主在梦中见到一个形象的二叉树动画,展示了不同于传统书本的排序方式和构建堆的方法。动画中,第四个圆圈根据规则移动并最终成为左孩子的右孩子。醒来后,博主将这一过程转化为编程思路,用数组实现二叉树,并通过比较和判断来构建有序二叉树。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这个程序来自于我昨晚的梦
昨晚连着做了3个梦
这个梦最短(大概只有10秒钟的样子),但是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那是一个形象的动画:
在白色的背景上,三个灰色的,带数字的圆圈组成了一个简单的二叉树
规则是根节点的值比左孩子大,且比右孩子小
第四个灰色圆圈一开始在二叉树之外,它的数字比根节点小,但是比左孩子大
紧接着它开始移动,从根节点的左边往下移,再从左孩子的右边往下移
最后它连接上左孩子,成为了它的右孩子

醒来后我仔细回忆那段动画,觉得非常有意思:
它向我演示了排序中一个单元的执行方式,以及构建堆的方法
这是我在书上没有看过的排序方式

编程思路:
主要思想是用数组来存储一个二叉树
每输入一个新的数字就比较堆顶数字和它的大小
如果它比堆顶数字小,就判断堆顶左孩子和它的大小;
否则与右孩子进行判断。
直到判断指针移动到叶子节点为止,将输入的数字赋值给叶子节点
至此,一个数字输入完成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AX_SIZE 500
#define flag -1

int arr[MAX_SIZE];
int size = 1;

void insert_node(int number, int index) {
    if(arr[index] == flag) {
        arr[index] = number;
        return ;
    }
    if(number < arr[index]) {
        return insert_node(number, index*2);
    }
    else {
        return insert_node(number, index*2+1);
    }
}

void DLR(int index) {
    if(arr[index] == flag) return ;
    DLR(index*2);
    cout << arr[index] << " ";
    DLR(index*2+1);
}

int main() {
    memset(&arr[0], flag, sizeof(arr));
    printf("输入10个未排序的数:\n");
    int number;
    for(int i = 0; i < 10; i++) {
        cin >> number;
        insert_node(number, 1);
    }
    printf("排序后的结果为:\n");
    DLR(1);
    cout << endl;
    return 0;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